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專題推薦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藥用菌與林下經濟發展研討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成立暨2024食用菌產業數智化創新發展大會勝利閉幕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成立暨2024食用菌產業數智化創新發展大會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成...

    強雨天氣,食用菌生產如何安全應對?

    強雨天氣,食用菌生產如何安全應對?

    透過2023年度業績報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未來發展

    透過2023年度業績報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

    四川省農業廳關于印發《國家食用菌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18-06-29

      來源:四川省農業廳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國家食用菌良種聯合攻關成員單位:
        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特色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工作的通知》(農辦種﹝2018﹞12號)要求,四川省牽頭負責國家食用菌良種聯合攻關工作,現將《國家食用菌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方案》印發你們。成員單位要在聯合攻關專家委員會指導下,按照方案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及時、全面進行年終工作總結,報送書面總結報告。秘書長單位要配合攻關專家委員會,加強對各成員單位工作的監督、考核與驗收管理,適時公布考核評價結果,做好攻關全面總結工作,提出進一步完善攻關試點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附件:國家食用菌良種科研聯合攻關實施方案
    四川省農業廳
    2018年6月22日
    附件:國家食用菌良種科研聯合攻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部領導的指示要求,借鑒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的成功經驗,種子局會同科教司,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密切銜接,組織開展優勢特色作物良種科研聯合攻關。鑒于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優勢區域布局和科技基礎,由四川省牽頭,以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為核心,組織國內相關優勢單位,開展食用菌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特制定食用菌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實施方案。
      一、產業現狀和主要問題
      我國食用菌在種植業中位居糧、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2016年產量3596.66萬噸,產值2741.78億元,產量規模占全球的75%以上。我國食用菌栽培種類60余種,其中商業規模化栽培種類30種(類),占總產98%,其中百萬噸以上的大宗栽培種7類(11種)占總產85.6%。栽培用種量216萬噸,折合432億袋;原種用量5.4萬噸,折合16億瓶(袋)。然而,我國食用菌種業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生產用種綜合農藝性狀差,菌種生產技術水平低,生產用種雜亂,質量參差不齊,假冒偽劣導致的菌種事故時有發生,菌種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對菌種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專業化技術的嚴重匱乏,極大地吸引了美國、日本等國外食用菌專業菌種公司,我國已經成為國外專業菌種企業的主要目標市場。國內食用菌種業市場不斷被擠占,形勢十分嚴峻。我國食用菌種業的生產實力和技術水平與產業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種業的系列化產業技術研發和國產化已迫在眉睫。針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現狀,調查分析食用菌種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二:
      (一)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缺乏,自育品種綜合性狀差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調查分析表明,近10年來,30種商業化栽培種類生產流通品種有300個左右,其中大宗栽培的6類11種生產流通品種有100個左右。大宗栽培的6類11種中,除木耳、雙孢蘑菇、白靈菇沒有品種權問題外,其他種類品種權問題嚴重。目前我國主栽的香菇平菇金針菇杏鮑菇,甚至珍稀品種的斑玉蕈、灰樹花等都是“盜版”品種天下。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缺乏,生產用種難以更新換代。加入UPOV以來,大量“盜版”品種的使用,一直遭受國外育種者的抱怨,大量出口的種類問題更加嚴峻,貿易風險如影隨形。特別是近20年產業轉型升級金針菇、杏鮑菇、斑玉蕈、雙孢蘑菇等工廠化生產的種類,幾乎完全靠從國外購買菌種生產。可以說,我國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的菌種完全受制于人。
      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與育種相關的科技投入嚴重匱乏,造成種質資源儲備少、評價種質少、可利用資源少,缺乏育種相關的系列技術平臺,缺乏食用菌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規律研究。這導致育種效率低,育成品種綜合性狀差,導致生產者把良種的目標投向國外,購買品種使用權或使用“盜版”品種。
      (二)菌種生產技術落后,專業化種業技術幾乎為零
      國外食用菌菌種生產完全是自主生產或授權生產,實現了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與有機融合。在專業建筑設施和儀器設備以及精準環控條件下,優良品種成為優質菌種,菌種生產完全實現了專業化。
      我國食用菌菌種2001年納入《種子法》管理,2006年農業部出臺了《全國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但是,種種原因形成的菌種作坊式生產方式仍難以改變,也尚未研發形成適用的專業設備設施。生產設備設施簡陋,種源沒有應有的維護和保障,菌種老化退化嚴重,菌種質量持續下降。目前,全國農業生產方式使用的菌種,80%以上來自這種作坊式“三無”生產者(無工商注冊、無生產許可、無質量標準)。2009-2014年連續抽檢,合格率僅14.5-65.2%。
      二、總體思路
      集聚國內食用菌育種優勢科研力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有實力的育繁推一體化食用菌企業和優勢科研教學單位組成的攻關聯合體為依托,在食用菌聯合攻關專家委員會組織指導下,創新任務統分結合、資源有條件共享、收益按比例分成、政府與企業共同投入的聯合攻關機制,政產學研用結合,構建食用菌商業化育種和專業化菌種生產體系,搭建食用菌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發掘利用、育種技術與標記開發、新材料和骨干親本創制、新組合篩選與優勢品種測試平臺,創制和鑒定一批滿足不同市場需求和不同生產方式需求的優異種質資源,選育一批滿足市場需求、性狀優良、特色突出的多樣化、具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初步實現菌種專業化生產,菌種質量顯著提高,提升食用菌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食用菌產業升級轉型,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三、攻關目標
      到2022年末,食用菌良種科研聯合攻關達到如下目標:
      (一)針對主要種類和不同市場需求創制一批優異種質
      建立主栽種類的核心種質群體及數據庫,鑒定評價和創制育種材料80份,為持續種質創新奠定材料基礎。鑒定和創制專用型(鮮銷、干制、加工、即采即食)、區域型、保健專用型(高含量活性成分品種)、多樣性(色澤、形態)、品質型(口感、風味)、廣適型(耐高溫、抗寒、廣溫、耐儲運)的種質材料,建立工廠化育種種質材料庫。為專用型、區域型、工廠化、特色品種的選育提供種質支撐。
      (二)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食用菌育種技術體系
      覆蓋“種質資源庫-鑒定評價-材料創制與利用-育種技術”整個鏈條的育種技術體系。建立主栽種類的性狀預測技術體系;建立主栽種類的定向育種高效篩選技術模型;建立穩定性測試技術和種源維護技術模型。
      (三)選育一批具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
      針對香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雙孢蘑菇、金針菇、斑玉蕈、草菇、杏鮑菇、白靈菇、羊肚菌等我國11大主栽和特色種類,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新品種。其中選育農業栽培方式自主知識產權品種20個,示范推廣應用6億棒,輻射帶動60億棒,實現自主選育品種的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選育工廠化生產品種10個,改變我國工廠化生產無自主選育品種的現狀,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達60%以上。
      不同種類新品種的具體技術經濟指標:
      香菇:選育農業栽培方式新品種2-3個,在閩浙、華中、華北、河南等主產區推廣應用,市場占有率30%以上;選育工廠化生產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60%以上。
      平菇:選育農業栽培方式新品種2-3個,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選育工廠化生產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達到80%以上。
      黑木耳:選育農業栽培方式新品種2-3個,生產推廣應用,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
      毛木耳:選育抗病豐產和特色品種2個,在福建、山東、福建、四川等主產區推廣應用,特色品種占同類的市場占有率90%以上。
      雙孢蘑菇:選育工廠化生產新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50%以上。
      金針菇:選育加工型、即采即食型、黃色等多樣化市場需求品種2-3個,在四川、江蘇、上海等主產區生產推廣,占同類品種的市場占有率80%以上;選育工廠化生產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50%以上。
      斑玉蕈:選育工廠化生產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50%以上。
      草菇:選育設施栽培新品種2-3個,生產推廣應用,市場占有率60%以上,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70%以上。
      杏鮑菇:選育工廠化生產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60%以上。
      白靈菇:選育工廠化罐藏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80%以上。
      羊肚菌:選育優質豐產新品種1-2個,聯合攻關體成員新品種使用率80%以上。
      (四)研究完善食用菌菌種保藏、專業化擴繁、質量檢測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標準
      針對不同食用菌品種特性,以規模化生產為目標,研究完善食用菌菌種保藏與維護、專業化擴繁、菌種質量鑒定與檢測等關鍵環節的配套技術標準。
      (五)初步實現產業集群區域的菌種專業化生產和供應
      改變菌種的手工作坊生產技術模式,建成專業化菌種和菌棒生產廠2-3個,實行自主生產和授權生產。
      主要種類實現種源維護的專業化菌種生產,菌種質量顯著提高。
      四、主要任務
      (一)優異種質材料的發掘與創制
      加強國內外食用菌優異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藏和鑒定評價,發掘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種質材料,包括具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特色(色澤、外形、口感、風味)等優異基因資源的新種質。根據性狀需求和市場需求,創制一批具有豐產、強抗(抗病、抗霉)、廣適(耐高溫、耐大溫差、抗凍)、商品外觀好、短周期、耐儲運等不同特性的優異種質,并進行遺傳力的研究測定,在此基礎上建立超低溫永久保藏的育種材料庫。每年對100份種質資源進行表型和分子特征的精準鑒定,為聯合攻關體成員提供可利用的育種材料。
      (二)育種技術創新與應用
      充分發揮攻關體成員在全基因測序輔助育種技術創新的條件和能力,在香菇、平菇、黑木耳、杏鮑菇、白靈菇、金針菇、草菇等多種食用菌中開展關鍵基因或QTL定位、GWAS分析、性狀連鎖分子標記開發等研究,探索產量、抗逆性等重要性狀形成的遺傳規律,初步建立全基因組輔助育種技術體系,為經濟性狀室內預測、育種篩選模型的建立、雜交組合穩定性檢測以及目標性狀聚合提供技術支撐。
      (三)多樣化新品種篩選與培育
      廣適型(耐高溫、廣溫、耐儲運)、工廠化、專用型(鮮銷、干制、加工、即采即食)、保健專用型(高含量活性成分)、多樣性(色澤、形態)、品質型(口感、風味)、的新品種篩選與培育。
      選育豐產廣適型的平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金針菇、草菇、羊肚菌等新品種;選育工廠化生產金針菇、杏鮑菇、雙孢蘑菇、斑玉蕈、白靈菇等短周期豐產新品種。逐步扭轉香菇和工廠化生產種類“盜版”品種天下的局面。
      對攻關聯合體成員單位培育的新品種進行鑒定與評價,每年鑒定候選材料10個,從中篩選優異者進入中試。利用現有攻關聯合體成員單位,在不同種類的主產區設置測試點,對入選中試的候選品種統一進行多點測試,每年測試品種5-10個,重點測試產量、周期、整齊度、品質、抗病、環境適應性、耐儲運等特性,建立重要經濟性狀評價體系。
      (四)主要種類的種源維護技術
      開展菌種健康的細胞、生理、遺傳、代謝、分子的多相研究,開發種源健康標記和健康維護技術,建立多種類的系列種源健康維護技術規范和種源質量標準。
      (五)菌種自動化專業化生產技術
      加強科研院所與大型優勢菌種企業的緊密合作,聯合研發菌種自動化專業化生產技術,優化技術參數;優化菌種生產工藝參數,增強菌種活力,確保菌種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研究菌種一體化生產工藝技術,包括培養基、除菌、大罐液體菌種、分裝等及其工藝的接口技術。研創適用于菌種自動化生產的專業設備并完善定型。研制固體和液體菌種專用關鍵設備,包括旋轉發酵、通風、內除菌、外除菌、分裝、包裝等環節。在此基礎上建設專業化菌種廠2-3個,向小型菌種廠提供優質種源,帶動小型菌種廠的技術進步。
      (六)加強種業人才培養和信息交流
      積極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國外食用菌育種和菌種技術的前沿動態,多渠道引進、消化吸收。采取定人、定向、定點培訓的方式,為參加聯合攻關菌種企業培養育種和菌種技術骨干人才。定期舉辦企業育種家和菌種技術培訓班。依托大型優勢菌種企業,按年度舉辦育種和菌種技術交流培訓活動,提高企業食用菌種業技術創新能力。全面采集基礎材料、品種篩選、品種測試、食用菌育種進展等信息,建設信息共享的食用菌育種數據庫,可利用信息于中國食用菌產業科技網(www.mushroomsci.org)上公布。建設一支滿足行業需求的國家級食用菌種業技術隊伍。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種業創新高效工作平臺
      1.建立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優異種質發掘和創制平臺
      以國家食用菌標準菌株庫(CCMSCC)的可利用種質材料為基礎,依托聯合體各單位,分種類建立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優異種質發掘和創制平臺。建設主栽特色種類(11個)的標準指紋圖庫,建立食用菌種質資源重要性狀精準鑒評技術方法和標準,在黑龍江、吉林、河南、河北、北京、四川、福建、浙江、云南、上海等地開展主栽特色種類的種質資源表型鑒定、基因型鑒定,篩選優異資源。同時創制新材料。對具利用價值和可利用信息同步的種質于國家食用菌標準菌株庫(CCMSCC)長期保藏。
      在此基礎上,將傳統育種技術與現代高通量分子標記技術相結合,建立分工合作的程序化、規模化優良核心種質利用和骨干育種材料的培育流程,選育骨干種質。
      2.建立全基因組輔助選擇育種技術服務平臺
      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建立的輔助選擇育種的全基因組數據庫。在北京、江蘇、吉林、福建等地,分別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吉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上海市農科院等單位已有的生物育種平臺,建立全基因組輔助育種技術服務體系,每年完成500-1000份育種材料的檢測工作,并開展遺傳力測試、GWAS分析、基因定位、優勢預測等服務,為聯合攻關提供技術支撐。
      3.建立優異組合篩選平臺和候選品種測試平臺
      依托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國家食用菌育種創新基地、福建食用菌改良分中心,食用菌育種與栽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建立優異組合篩選平臺和候選品種測試平臺。對聯合攻關單位、特別是公益性科研教學單位新配制的雜交組合進行鑒定與評價,重點測試品種的適應性、品質、抗逆性、商品性、耐儲運性等,確定品種的生產利用價值和適宜種植區域,從中篩選出性狀優良的候選品種。測試結果作為進入品種登記綠色通道的技術依據。
      4.建立種源維護與菌種技術研發平臺
      根據區域優勢,菌種生產企業與聯合攻關專家團隊密切合作,研發生產用種的種源維護技術和菌種質量控制技術,建立規程、規范和標準,為全國的專業菌種廠和小菌種廠提供優質健康種源,提供種源維護和菌種質量控制技術。
      (二)創新聯合攻關工作機制
      1.產業牽引與市場需求。從食用菌生產發展和市場需求出發,制定育種的性狀目標,研判各類品種的數量和推廣規模。根據育種所需的親本、種質和技術條件,組織聯合體內科技資源,確定攻關突破方向,預期投入產出結果,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2.資源共享與收益分配。聯合體各單位使用的材料和各平臺接受的種質材料、中間材料、測試材料等,全部留樣于國家食用菌標準菌株庫(CCMSCC)超低溫封存,聯合攻關團隊成員共享。
      每年測試完成后,由專家委員會決定,對其中有較大利用價值的品種材料測定指紋,認證身份。對核心親本、育成品種、穩定的中間材料等不同材料類型,以及人才、技術、平臺、種質材料等資源要素,根據評估、確權結果或者雙方協議確定成果收益分配比例。
      承擔品種篩選和測試任務的菌種企業,經選育者同意,在區域內享有供試新品種優先開發權。在廣泛征求聯合體成員單位意見和建議基礎上,制定食用菌種質資源和骨干親本交流管理辦法、食用菌科研成果共享與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明晰食用菌育種資源產權歸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鼓勵公益性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技術資源(人才、技術、材料)向企業流動,充分協商,建立產學研合作和利益分配機制。
      3.政府與社會資金多方投入。在現有科研項目、相關財政專項和企業自籌資金基礎上,啟動食用菌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支持聯合體成員單位聯合或單獨申報國家或地方項目,獲得資金支持;暢通聯合體菌種企業與科研教學單位的合作渠道,完善合作機制;鼓勵和支持社會各類資金加大對食用菌種業投入力度。
      六、組織保障
      (一)成立食用菌良種科研聯合攻關領導小組
      四川省農業廳分管廳領導、總經濟師肖小余為組長,四川省種子站站長、研究員沈麗,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周清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霞,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甘炳成為成員。加強對聯合攻關的領導、協調和監督,對聯合攻關進行跟蹤考核與驗收管理,確保聯合攻關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二)成立食用菌良種攻關專家委員會
      成立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張金霞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李玉院士為顧問的食用菌良種科研聯合攻關專家委員會,成員包括沈麗四川省種子站站長、研究員,黃晨陽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研究員(兼秘書長),王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員,謝寶貴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陳明杰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王澤生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介馳 黑龍江省科學院研究員,張文宏上海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勇平上海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相如江蘇香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專家委員會負責攻關方案的制定和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單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負責聯合攻關日常工作,做好聯合體的規范運行和有序實施。
      (三)組建食用菌良種攻關聯合體
      組建統分結合、緊密協作的食用菌良種科研攻關聯合體,成員單位包括優勢食用菌菌種企業和科研教學單位。
      菌種企業11家:河北燕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翔天農業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華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上海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臨沂瑞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匯菇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國鑫食用菌成套設備有限公司、四川金地田嶺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科研教學單位16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理工學院、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河北省平泉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浙江省麗水市林業科學院。
      (四)成員單位分工
      優異種質資源采集鑒定發掘、性狀連鎖分子標記開發與基礎材料創制等公益性、基礎性研究主要由科研和教學單位承擔,其他單位依據自身優勢承擔不同種類的相關任務。新品種選育工作由全體成員單位獨立或聯合承擔。入選中試品種的測試工作、種源維護技術研發、菌種自動化專業化生產技術和專用設備的研制由菌種企業和科研教學單位共同承擔;育種人才培養由科研教學單位承擔;主栽種類品種的標準指紋圖譜庫、種質資源及育種信息數據庫建設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承擔,數據和材料聯合體成員共享。各協作單位根據承擔的任務分工與攻關專家委員會簽訂協作任務書。協作任務書由攻關專家委員會統一制定。具體分工如下:
      1.野生種質資源的采集鑒定與初步評價:吉林農業大學、云南農業科學院。
      2.種質資源長期保藏、精準評價與種質材料創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河北省平泉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
      3.全基因組輔助選擇育種技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4.優異組合篩選平臺和候選品種測試: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理工學院、河北省平泉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
      5.主栽種類的育種與良繁技術
      (1)香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浙江省麗水市林業科學院、翔天農業開發集團、河北燕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黑木耳:吉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3)平菇、杏鮑菇、白靈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江蘇香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
      (4)毛木耳、草菇:福建農林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5)金針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成都匯菇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華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雙孢蘑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臨沂瑞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斑玉蕈:上海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8)羊肚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金地田嶺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種源維護和菌種質量控制技術與新設備新工藝: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江蘇理工學院、國鑫食用菌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翔天農業集團、四川金地田嶺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七、2018年主要任務與分工
      以促進公益機構技術向企業轉移,聯合體內成員的技術共享,提高聯合體整體專業技術水平為目標,2018年重點圍繞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評價、高效育種和菌種技術、工廠化特色品種選育、知識產權保護支撐技術等開展工作。
      試運行完善聯合體運行機制,協商建立共享機制。秘書長單位協調專家委員會成員與攻關聯合體成員單位,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和研究內容。根據本實施方案,考慮聯合體各單位的工作基礎,落實各成員單位的工作任務、工作進度、考核指標等。具體任務主要如下:
      (一)優異種質資源搜集評價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組織攻關聯合體中的科研教學單位和“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重點開展優異種質資源搜集評價工作,在北京、河北、河南、浙江、福建等地開展種質資源表型鑒定。
      (二)高效育種和菌種技術培訓與研討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6-7月召開食用菌高效育種和菌種技術培訓會。研討交流育種和菌種相關技術,包括育種基礎知識、育種方法、性狀預測、菌株維護、菌種質量控制、DUS測試技術、品種權保護相關法規、品種登記等。
      (三)工廠化中試品種觀摩與評價
      11-12月對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特色品種的中試進行觀摩與評價。
      (四)優良品種選育
      聯合體各成員單位在原有工作基礎上持續開展。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