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民權縣老顏集鄉仲樓村平菇種植基地的大棚里,一排排菌袋擺放得整整齊齊,朵朵如云般的平菇破袋而出,仿佛支起一把把小傘。這便是村民們所說的脫貧“致富傘”。
提起種植平菇,村民都伸出大拇指稱贊該村平菇種植大戶王世先。走進王世先的平菇種植大棚,他正和愛人在采摘平菇。談起種平菇的發家史,他打開了話匣子,“與以前不一樣了,現在政府搞精準扶貧,俺的種植規模擴大了,收入也提高了許多。”
1989年,王世先在自家院子里壘土墻建了一個平菇棚,小打小鬧地填補家用。2008年他租賃鄰居的4畝地,建了兩個塑料大棚。為掌握種植技術,初中畢業的王世先,一邊利用光盤、書籍學習相關知識,一邊在實際操作中積累經驗,并到山東曹縣平菇種植大戶大棚里現場查看、虛心請教。這一年他凈賺1萬多元,嘗到甜頭后,從此,種植平菇的勁頭也越來越大。
隨著逐年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2016年,積累了一定資金的王世先租賃20多畝地,建了5個塑料大棚,并成立了王世先家庭農場,形成“基地+貧困戶”的合作模式。王世先認為,他已摸索出平菇種植經驗,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種植多年平菇的王世先有著豐富的菌類種植經驗,凡是來請教種植技術的,他都熱情講解,并到種植戶大棚里現場指導。在他的幫助下,帶動了本村及周邊村一大批貧困戶種植平菇,共同脫貧致富。
由于王世先培養的平菇物美價廉,市場行情一向看好,山東菏澤、安徽亳州及漯河、睢縣、寧陵等地的顧客紛紛前來訂購。王世先每次都把顧客介紹給貧困種植戶,讓他們先賣先得。目前他已帶動26戶貧困戶54人脫貧。
近年來,該鄉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結合當地實際,把產業脫貧作為全鄉脫貧致富的主導支柱,并按照布局合理化、種植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產銷一體化的“公司+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從而助推脫貧攻堅,帶領村民走上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