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朵小蘑菇,讓這里的土地“一地生四金”;農民不出遠門、就近打工既實現脫貧還能照顧家里……這一系列的變化,就發生在葉縣龍泉鄉草場街村。
11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該村的綠筑菌業。在可移動智能化生態菇房內,工人們正忙著采菇,雖時不時攀上爬下地作業,他們的臉上卻絲毫不顯得疲憊。“我們女工的話,試用期是前兩個月1800元,轉正后每月2600元到3000元;每天工作8小時還能照顧家里,相信以后能越過越好。”在龍泉鄉草廠街村綠筑菌業的菇房內,一位女工邊采摘,邊同記者談起自己的工作。
實際上,除了務工勞動得來的薪金,這里的食用菌種植能夠實現“一地生四金”,另外“三金”是什么?綠筑菌業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張中良說:“從農民那里租養菇用地,能產生租金;結合村集體搞入股合作,可以產生股金,此外,對菇房的聯合運營能掙得現金。”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轉也促使當地農業產業化的不斷升級。目前,草廠街村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兩種模式,一是村民自籌100萬元、上級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120萬元共同入股葉縣綠筑菌業有限公司實現入股分紅;二是村子成立了葉縣龍泉鄉草廠村綠菌源有限公司,縣政府將注入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20萬元,用于購買葉縣綠筑菌業有限公司菇房,委托葉縣綠筑菌業有限公司統一管理、經營,刨除經營管理費用后,受益資金也將歸村兩委統一統籌使用。
據悉,綠筑菌業利用廢棄作物秸稈與畜牧業糞便發酵制成有機肥料,通過仿生態系統控制周年種植雙孢菇,利用廢棄菌料進行生態復合肥轉化,回施農田進行小麥作物種植改良土壤,和鄉政府簽訂有機肥置換秸稈協議,帶動28個村集體,覆蓋474戶貧困戶。產品遠銷日韓、歐美等地,通過全產業鏈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現代化的農業種植為革命老區發展和脫貧攻堅起到產業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