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鄉常木村,一排排氣派、壯觀的大棚排列有序,見有記者來訪,一位面帶笑容、皮膚黝黑的大叔迫不及待地站在大棚前,展示著自己種植的靈芝菌株。
“他是進駐我們村里的北京人,十分執著,總愛戴一頂帽子,見人總是笑嘻嘻的!這人來了三年多,帶著我們鍥而不舍地守著村里的溫室大棚。”馬鄉常木村一村民介紹說。
這人是誰?為啥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守大棚?原來,為了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2015年,馬鄉常木村建起了85棟蔬菜溫室大棚,可當地村民以牧民為主,種青稞、土豆在行,根本沒人干過溫室大棚。久而久之,大棚荒了,牧民的生活還是老樣子。
2017年,家住北京昌平區的門小林正好告別了上一份工作,已經50歲的他正發愁未來的出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西藏拉薩市有一片待開發的溫室大棚,忽然眼前一亮,登上了飛往高原的飛機。
然而,嚴重的高原反應讓初來乍到的門小林幾宿沒睡好,可連續考察了幾天之后,他異常興奮。因為他發現,當地光照好、溫差大等特點非常適合栽種草莓。“我在附近村子里一打聽,他們居然都沒有吃過草莓。”門小林來自草莓之鄉昌平興壽,種植草莓對他來說“手拿把攥”。他當時感覺眼前就是一條光明大道。
完成考察后,他就立刻與拉薩當地一家公司合資,種起高原草莓。12萬株草莓從昌平運到了馬鄉常木村,門小林雇了幾十個當地的貧困藏民,手把手教他們育苗、除草、施肥……經過幾個月的辛勤付出,草莓結果了,雖然個頭小,但甜度比昌平本地種植的草莓要甜很多。門小林以為可以大賣,但是銷量慘淡。“采摘吧,當地人沒有這種休閑習慣;往外賣吧,草莓太嬌氣禁不起磕碰。”這一年,門小林賠了整整80萬。
2018年,他又帶著當地藏民試種蔬菜,但因為氣候條件不合適,再一次賠本失敗了。
去年,他經過調研發現,靈芝、平菇等食用菌既好栽培,價值又高,于是又開始試水食用菌種植。如今,眼看著靈芝等食用菌漸漸長大,門小林心中的希望又漸漸燃起來了。
“有人問過我為什么要鍥而不舍地留在高原,答案就是我舍不得這些可愛的村民呀!而且多年在這塊土地上勞作,我也深深愛上了高原。對我來說,這些菌株就是我的事業,也是我在高原的生活寄托。”面對鏡頭,這位北京漢子稍帶靦腆地說。據他介紹,在高原打拼的這幾年,他交上了很多藏族朋友,他經營的溫室大棚還解決了村里4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我之前在拉薩市打工,無法時時刻刻照顧家人。門老師接下溫室大棚之后,我憑借良好的普通話成為了公司的主管,每天不僅有活兒干,有錢掙,還能方便照顧家人。“一位名叫瓊達的29歲的藏族姑娘說,報答這位北京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努力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