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洞庭湖區造紙產能退出,蘆葦產業從湖南沅江市的“金疙瘩”變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包袱”,這讓從小在蘆葦蕩中長大,對蘆葦有著特殊感情的石躍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從2017年開始,他就經常在蘆葦蕩、蘆菇實驗基地和各科研研究所中穿梭,決定找出一條蘆葦產業轉型的新路子。
初見石躍龍,他正在蘆菇實驗基地指導工人發酵蘆葦,為新一輪試種蘆菇做準備。他告訴記者,蘆葦作為食用菌栽培的基質,其腐熟程度對食用菌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蘆葦表面有一層蠟質層,一旦發酵不到位,蘆葦上的營養就很難被蘆菇吸收,直接影響蘆菇產量。
談及與蘆葦的不解之緣,石躍龍說,他的家就住在漉湖蘆葦場,蘆葦經濟沒落后,他就想,小時候蘆葦蕩中野生菇很多,能不能將這些野生蘑菇馴化過來,利用蘆葦來培養這些野生蘑菇,這樣既能消耗存量的蘆葦,也能產生經濟效益。
想到了就馬上做,當時石躍龍就到葦田里面去找了10來種食用菌送到了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經過精挑細選,在里面選擇了3種品質比較優秀的,產量很高的食用菌來進行培育,通過幾年的研發,這3種食用菌成功被馴化。
(石躍龍查看蘆菇生長情況)
從2017年開始,石躍龍就很少在辦公室,基本上在實驗基地和科研機構這“兩點”奔波,這一段經歷也讓石躍龍從種植蘆菇的“門外漢”成了一名“土專家”。在這段時間里,石躍龍一度因蘆菇產量跟不上來,萌生了數次放棄的念頭,但想到自己擔負著探索蘆葦產業轉型、生態綠色發展的使命,他每次都咬著牙關堅持了下來。那時,蘆葦與蘆菇就是他的全部生活,蘆菇的“一舉一動”所有細微變化都在他的監視范圍內。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將試驗失敗導致廢棄的菌包重新加工、消毒、殺菌、接種后,發現食用菌在這個菌包上長得很好,且產量很高,這讓他喜出望外,他頓時覺得這個產業有希望了。
“前幾年利用蘆葦種植食用菌,產量一直不高,長出來的蘑菇零零星星。但是近兩年通過咨詢專家意見,在蘆葦中加入一些酶和有益的菌類進行加快發酵,蘆菇產量由原來的幾十斤一畝到現在的最高可以達到13000斤一畝。”石躍龍對記者說。
石躍龍表示,經過幾年的不斷試驗及摸索,如今蘆菇種植技術已基本成熟,馴化的蘆菇不但產量高,且口感好、營養價值豐富,最重要的一點是富含硒。由于蘆菇的市場需求潛力大,實驗基地種植出來的蘆菇基本供不應求,石躍龍開始搭配沅江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研究蘆菇多樣化種植模式,從中甄選出各種不同環境下種植蘆菇的最優搭配,“稻稻菇” 、“菇稻菇”等新的種植技術不斷被研發出來,不僅筑牢了蘆菇產業發展的基石,同時也帶動了農民增收。
石躍龍告訴記者蘆菇種植的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有專門渠道收購,蘆菇種植一般畝產量在5000斤,石躍龍收購價格為7元一斤,這樣農民每畝效益就能達到35000元,實實在在落入農民的口袋里;第二個好處就是能夠改善土壤、改良土壤,通過蘆葦發酵食用菌,在收獲以后,留下來的這些蘆葦渣里面含有大量的菌絲,菌絲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轉化成氮肥,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改善土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現如今,通過石躍龍這樣的先驅者的努力,蘆菇產業不僅看到了希望,還達成了變廢為寶、農民增收的預期目標。
談到未來沅江市蘆菇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藍圖,石躍龍信心滿滿地說:“未來到2025年,計劃將蘆菇產量增至20萬噸,綜合產值達到100個億,帶動10萬人就業,把沅江市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縣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