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官坡鎮位于豫陜交界,是三門峽最偏遠的鄉鎮,也是三門峽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6個鄉鎮之一。官坡鎮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萬人,這里沒有鐵路、不通高速,從縣城到鎮里87公里,要迂回翻越兩次長江、黃河分水嶺。
怎么破困局?盧氏縣官坡鎮黨委書記張磊,白天走訪、晚上討論,尋找著答案。
“剛到任時,官坡鎮2.7萬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35.9%,沒有一個像樣的合作社、沒有一個能看到前景的產業。”盧氏縣官坡鎮黨委書記張磊回憶說。
“香菇產業是盧氏傳統產業,從香菇產業入手,提高技術和品質,打開銷路,大伙一定有出路。”張磊說。
為發展現代化香菇產業,張磊把企業負責人一次次接進來,協調土地流轉、指導技術、提供優惠政策,想方設法吸引企業入駐。租賃一個香菇大棚和買菌棒要上萬元,可當地的貧困群眾連幾千元也拿不出來。
為了解決錢的問題,張磊不僅成了縣金融服務中心和縣產業發展辦公室的“???rdquo;,還千方百計動員困難群眾利用金融扶貧貸款發展產業。
“張書記可別開玩笑了,我一屁股債,哪敢貸款折騰呀?賠了可咋辦?”貧困戶袁樹恩說。
“誰發展產業,貸款我擔保,賺了錢是你們的,賠了錢我負責。”張磊當場拍胸脯。
聽張磊這樣說,袁樹恩第二天一早就到信用社貸了5萬元,承包了5個現代化香菇大棚。隨后鎮里安排技術員手把手教他學技術、搞管理,當年他就收入4萬多元。第二年,袁樹恩又承包12個香菇大棚,年純收入達20多萬元。他把山溝里的土坯房換成了小洋樓,成了人人羨慕的致富明星。
和袁樹恩一樣,在9774萬元的金融扶貧貸款支持下,官坡鎮2489戶貧困戶把路邊香菇大棚建成了“景觀帶”,地頭的產業帶一條繞著一條,全鎮貧困戶如期順利脫貧“摘帽”。官坡鎮先后獲得綜合先進鄉鎮、脫貧先進鄉鎮、高質量發展貢獻鄉鎮等多項榮譽,從“墊底”鄉鎮完成了華麗蝶變。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張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黨派我到豫陜交界的大山深處,就是要我和當地干部群眾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我將繼續和他們一起并肩作戰,一往無前,走向振興。”張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