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有一位與香菇育種共同走過了25個年頭的女科學家,她的科學人生正是中國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的階段,她見證了這個輝煌的時期,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個輝煌添加了光彩,她的名字是譚琦。
譚琦,1963年6月出生,博士,二級研究員,中國最著名的香菇育種專家。現任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兼任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主席。
譚琦的母親是醫生,從小的耳聞目染讓她懷揣一個從醫的夢想。但是1981年參加高考時卻陰差陽錯地考入了當時中國最有名的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學習農業昆蟲,1985年畢業后回到故鄉上海,命運將她帶到了中國最悠久的食用菌研究地——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食用菌專業研究所。在這個研究所里,前十年,譚琦從事的是食用菌病蟲害研究,而后開始研究中國最古老的食用菌—香菇。中國在宋代(公元十三世紀)就形成了完整的香菇人工栽培技術,香菇在中國不僅是產業傳承的載體,更是歷史和文化的傳承載體。香菇自宋朝以來,代代有文字記載,時時有文人稱頌,在中國有“國菇”的美譽。
譚琦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潛心于香菇研究,成功選育了香菇“申香”系列新品種(申為上海的簡稱),為中國的香菇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種源基礎,同時預判產業發展,實時并持續為產業提供著滿足多元化需求的香菇新品種。2004年,譚琦博士利用原生質體單核體和非對稱雜交技術選育了高產的“申香10號”,為當時日益盛行的鮮香菇內銷和出口提供了優質的品種來源。2014年利用多元決定系數和耐高溫篩選技術,選育了高產優質的“申香215”,其具備了適應不同區域氣候和高產、穩產的特點,是中國境內栽培最廣泛的香菇品種之一。目前又帶領團隊進行適合工廠化生產模式的香菇新品種選育,“滬香F”系列正在申請新品種權。
譚琦致力于香菇新品種選育的同時,也積極參與食用菌新品種保護工作。利用在中國食用菌界的威望,大力宣傳UPOV的品種保護理念,呼吁食用菌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EDV)制度,引起了業內對食用菌新品種保護的廣泛重視。目前她還作為中國DUS測試技術委員會委員,帶領本單位科研人員研發和制定了香菇、黑木耳、靈芝等9個食用菌DUS測試指南,這些指南的實施促使了中國食用菌品種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香菇新品種“申香215”
譚琦博士和她選育的香菇新品種
2016年5月,譚琦博士在中國浙江省慶元縣(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發源地)拍攝香菇紀錄片時意外摔傷,臥床療養期間,主持編寫了《中國香菇產業發展》一書,在書中她提到,希望中國的香菇種的更好,傳得更遠,人們吃得更香更健康,希望這朵美麗的香菇能開遍亞洲乃至全世界。在她和所有中國香菇人的努力下,中國香菇的產量已占到世界產量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