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英,是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今年是她來紅泥崖村工作的第十一年,2016年,紅泥崖村被確定為市級貧困村,村集體把全村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目標,創新“互助養老”模式,同步解決“貧”和“困”兩個難題,闖出了一條脫貧攻堅、強村富民的“嬗變”之路。40戶貧困戶僅用一年時間全部實現脫貧。目前,紅泥崖村先后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以及“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減災示范社區”“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2000年,張守英擔任了村里的婦女主任。她發現村里閑散婦女較多,便萌生了帶領貧困婦女創業致富的念頭。2005年,她籌資15萬元,租下3間民房創辦家紡加工車間,招收12名家庭貧困的婦女,生產加工床上用品。憑著誠實守信的好口碑,張守英的生意越做越大,帶動300多名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此時的紅泥崖村,仍是這樣一番景象:長期以來,村“兩委”班子不團結,干群關系緊張,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村民渴望能有一個好當家人帶領全村過上好日子。
2011年,張守英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經過十余年的苦心經營,通過盤活資源抓發展、鄉村治理換新貌、互助養老促脫貧,紅泥崖村徹底摘掉了“窮帽子”,村集體收入連年增加,老人養老也有了依靠。張守英先后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山東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張守英在村里發展食用菌種植,建立香菇大棚,優先租給村民,只有沒人愿意租的時候,才允許村干部接手。紅泥崖村地處山區,地薄、水少,并不適合發展大規模的林果業和現代農業。去年正月初三,她了解到香菇種植項目投資少、見效快,第二天便去考察。當她滿懷信心地向老百姓介紹時,從未接觸過香菇種植的村民和村干部并不認同。在質疑聲中,她率先在丈夫經營的苗圃中騰出一個大棚搞起了香菇種植試驗,其間她還組織大家到外地考察香菇種植產業。
今年春節,全村都吃到了她親手種出來的香菇,香菇種植產業也獲得了全村的認可。今年5月,14個香菇專業種植大棚在村里拔地而起,村民爭相承包。
張守英介紹,村里還打算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國企+公司”的方式,建設一處菌棒廠生產香菇菌棒,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600萬元,帶動300戶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