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正式施行,具體有哪些亮點?
2022年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毫無疑問,這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一件大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它關系到每個人能否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此次新法的修訂與施行,實現了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過程監管,也體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入法等重要制度創新。
那么,此次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哪些亮點?將如何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壓實責任 執法監管更有力度
相關資料顯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于2006年首次制定,2018年對個別條款進行了修正。此次新施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制度,明確了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強調了農業農村和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和執法銜接,建立全程監管協作機制,實現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過程、全鏈條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新法既強化了與食品安全法的銜接,也提高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于使用國家明確禁用的農藥、獸藥等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但尚不構成犯罪的,將采取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一般違法行為,采取罰款等常規處罰措施。考慮到我國國情、農情,對農戶規定了較輕的處罰,既起到震懾作用,又兼顧農戶的發展現狀,引導農戶規范生產經營活動,達到情、理、法的統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岳仲明介紹。
另一方面,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心在基層,在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方面,新法明確了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協助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員工作制度。這些條例的制定對夯實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強化考核約束和政策支持,進一步建設鄉鎮監管員和村級協管員、信息員隊伍,持續高效提供生產技術服務,并常態化開展巡查檢查,強化農產品上市前的速測抽檢。
明確實施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
新法的另一大亮點是明確提出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隨著新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正式施行,我國已然進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時代。
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制度創新,也是落實放管服改革的具體舉措。農業農村部從2016年開始在部分省試點,2019年開始在全國試行,新法施行正式將其上升為法定制度。
仔細閱讀相關條例可以發現,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對農產品生產者開具、收購者收取保存和再次開具、批發市場查驗合格證做出了具體規定,并明確了法律責任,進一步確立了這項制度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的長期性、基礎性地位。該制度要求生產者在自控自檢的基礎上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從而更好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承諾達標合格證既包含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信息,也包含生產者的具體信息,從事農產品購銷的各類主體據此可說清楚所經營農產品的來源。
“之所以要把這項制度上升為法定制度,一是為了更好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二是可以更好促進產地與市場有效銜接,三是能夠增加一道質量安全防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還對農產品收購者收取保存和再次開具、批發市場查驗承諾達標合格證做出了具體規定。這將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追溯制度,通過承諾達標合格證可以查看承諾內容、承諾依據、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等信息,實現生產、流通各環節來源可查詢、去向可追蹤。
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江蘇宿遷,當地以校園食堂“陽光直采”工作為契機,制定種養基地參與校園直供準入標準,將農產品生產基地落實帶合格證配送和實現可追溯監管作為準入前置條件,助推本地農產品直供校園。目前全市共有264家農產品基地和企業實現校園直供,累計交易金額29.5億元。
從全國范圍來看,不少地區作為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探索建設的先行者,已經將其納入地方性法規,起到了積極的表率作用。例如,自2020年10月起,承諾達標合格證已成功入住吉林省網上辦事大廳“吉事辦”,吉林全省52.7萬戶養殖戶可線上開具合格證;江蘇省自2019年試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以來,累計通過平臺出具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超過2億張次。“這項制度已經進行了廣泛試點,各地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施經驗,相關農產品生產主體對制度內涵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這次制度入法,為全面實施奠定了更好的基礎。”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
進入新發展階段,農產品“三品一標”的內涵外延進一步拓展。此次施行的新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強調要大力發展新的“三品一標”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達標合格農產品),強調要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讓放心消費更有保障。
當下,居民健康理念不斷升級,消費正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因此,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達標合格農產品是供給適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品質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是提升農安治理能力的創新舉措。在此背景下,2022年9月,農業農村部決定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進一步助力農產品“三品一標”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法首次在法律層面上提出了綠色優質農產品這一提法,圍繞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提升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等方面,新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將針對3個方面進一步強化。
突出標準化生產,明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范圍,對健全標準體系、推動按標生產、建立質量管理制度、開展標準化示范創建等方面作了規定。通過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促進各項綠色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要求落實落地。
突出品質提升,鼓勵選用優質品種,采取綠色生產和全程質量控制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打造農產品精品品牌。同時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有關標準規范和監管保障機制,使產地的“好產品”轉化為消費者口中的“好味道”。
突出質量標志管理,鼓勵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申請農產品質量標志,明確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和管理,為培育農業精品品牌、促進農產品優質優價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