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代表委員們帶來了哪些與“三農”有關的建議提案?
1. “綠水青山”變成了“幸??可?rdquo;
“堅定不移變靠山吃山為養山富山。”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代表說,余村從過去炸山開礦造成“山是禿頭光、水成醬油湯”,到現在變成了“人在余村走、就是畫中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汪玉成感慨,如今的余村,村強、民富、景美、人和,2022年村集體經濟達到了130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64863元,“鄉親們說,綠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
奮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汪玉成介紹,余村聯動周邊3個鄉鎮17個村一起共同打造高能級、現代化、國際范兒的“大余村”,還同四川、新疆等省份的9個村結成對子,共謀發展。“一滴水珠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余村的身后展示著一個蓬勃發展的中國。”汪玉成表示,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定會指引新時代鄉村振興取得更大的輝煌!
2. 用科技保障綠色安全農產品的供給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克勤表示,要保障綠色安全農產品的供給,關鍵是科技。
張克勤介紹,要高效防治線蟲光有資源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研究清楚微生物—線蟲—作物三者的相互關系,才能精準防治它。根據線蟲特性,我們研究了施入土壤中的生防菌,怎么樣克服土壤的抑菌作用,怎么樣建立種群的分子機制等,通過這些機制的理論突破,我們成功開發了生物防治線蟲產品,獲得了農藥登記證,并且實際推廣應用。
3. 攥緊“中國種子” 推動“鹽堿地”變“產糧地”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
全國人大代表的聶守軍表示,他和他的科研團隊正在把研究的觸角延伸到“鹽堿地上種水稻”這個新的領域。作為農業戰線上的科研人員,聶守軍和他的團隊長期從事第二、三積溫帶稻種的選育工作,“鹽堿地上種水稻”這個新領域是他近年來關注的重點。通過一年的走訪和調研,發現寒地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特別稀缺。他建議國家在現有的種質資源庫基礎上,對寒地耐鹽堿水稻種質資源進行整理和評價,為育種者提供數據支撐,有助于更多的農業科研工作者培育優良品種,用咱們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實現糧食安全。
4. 實踐探索推動“農文旅”融合
“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是我一直關注和思考的事。”甘肅文旅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培文委員說,甘肅既是農業大省,也是文化大省、旅游資源大省,應該利用好資源優勢,加快農業、文化、旅游融合,加快推動鄉村發展轉型升級。
石培文委員建議:“在國家層面適時啟動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創新實踐基地創建工作,推動鄉村旅游連片發展、擴容升級,加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向更加標準、更加規范、更大規模方向發展。”
5. 建設農村小微水利 促進鄉村振興大業
水是農業的命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農業發展日新月異,但在一些農村,農業灌溉仍是村民要面臨的難題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為解決村里農業用水難的問題,決定在兩會上提出關于加大農村小微水利設施建設力度的建議。
6. 加快推進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合作
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增產和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蘭定國建議,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為依托,聯合國內雜交水稻科研單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相關組織成立國家雜交水稻技術對外援助交流合作中心,共享中國雜交水稻技術人才、科研信息、品種資源等,緊密對接合作國家的相關部門、科研單位,做大做強中國雜交水稻國際化事業。
7. 規范資本下鄉等行為
近年來,我國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就,但個別地方存在“過熱”等現象,反而對農民、農田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有學者甚至發出了“鄉村振興,不能折騰農民”的呼吁。為此,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副主委、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張文明建議:一是應該對基層政府的相關行為適當限制;二是應該依據公司經營等法律,建立項目制“資本下鄉”的長效治理機制。
8. 建議全國涉農高校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定向培養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農村發展離不開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鄉村人才的數量、質量決定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成效。但是目前,很多鄉村地區面臨人才隊伍不穩定,學歷、職稱結構不均衡等困境。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院長郭桂義建議:一是建議國家強化涉農專業招生和就業政策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協同合作力度;三是為確保涉農專業畢業生真正在鄉村“留得住”,地方政府可根據工作需要設置“三農”特崗,面向涉農專業畢業生定向招聘。
9. 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專項投資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楊樹房街道戰家村黨總支書記張德斌表示,目前農業的發展面臨一些瓶頸。在一次調研中,他來到一處村莊外的水庫。這座水庫使用超過40年,已經無法滿足高標準農田的用水要求。“農田標準不斷提高,咱們水利設施的建設也要趕上啊。”當地一個農民的話讓他印象深刻。張德斌代表走訪多個村莊、農業專家、政府部門,形成一個關于農村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議。他呼吁有關部門加大針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的專項投資,建立起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
10. 加強對直播帶貨監管“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作為新型商業模式,存在執法監管不足、違規頻發、司法維權舉證難度大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丁時勇建議:一是加大監管力度,統一執法標準;二是建議建立網紅直播帶貨信用評價體系;三是適度提高直播帶貨準入門檻,對相關違規違法人員及時曝光;四是規范網絡平臺的內容審查及監管責任。
11. 推進鄉村兒童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調研發現,鄉村兒童處于成長支持相對薄弱的環境中,鄉村地區內支持兒童心理健康的資源匱乏。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表示,不健康心理狀態會給兒童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和心理上的癥狀。“6至12歲的兒童時期是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兒童的心理健康對于培養他們獨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樹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標都至關重要。”翟美卿認為,針對鄉村兒童的心理問題,要加速建設針對鄉村兒童的心理健康建設體系,形成學校、家庭、村鎮組織層層嵌套的鄉村兒童心理健康服務模式。
12. 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監管 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階段和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對土地流轉以實現土地集約化,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是十分有效的產業發展手段。但是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一些企業流轉土地后經營不善,有的甚至以流轉為名騙補貼、圈地占地,致使農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造成民眾對產業發展失去信心,影響鄉村振興的推進。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民進重慶市委會主委陳貴云建議加強對在農村流轉土地的企業監督管理,盡早推動相關法律修訂,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跨村流轉、處置方式,強化企業與村集體利益聯結機制。
13. 加大鄉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受鄉村道路不夠暢通、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等各方面因素制約,目前國內香菇等菌類農產品運輸多為常溫運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品質和產品銷售市場范圍,農村發展亟需冷鏈物流支持。全國人大代表崔麗枝提出,建議政府在農村冷庫配套、冷藏車購置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給予補貼。
14. 建立資金保障長效機制 提升農村居民健康素養
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但城鄉差距比較明顯。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農村居民健康素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云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云南省委會主委李瑪琳建議:一是加強國家層面工作指導與監督考核;二是拓寬農村居民健康教育途徑;三是加大農村居民健康素養提升工作保障力度。
15. 打造“永久牌”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對農業、農村、農民有感情,準備在“三農”方面干一番事業,有能力、有奮斗精神的人,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人可以被稱之為鄉村振興“能人”,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揮著較大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鋼建議,首先培訓基層的鄉村振興領軍人才,要對大學生村官、鄉村的“能人”進行集中培訓,對鄉村的青年要有比例地納入大學教育,然后一茬一茬輸送到鄉村,鄉村振興人才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一個‘永久牌’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