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花菇俏四方
發布時間:2003-03-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多年來,河南省泌陽縣委、縣政府從自身實際出發,遵循市場規律,緊抓關鍵環節,培育具有特色優勢的經濟增長點,走食用菌產業化開發扶貧之路。目前,該縣菇農達30萬人,種植袋料香菇6000萬袋,黑木耳100萬袋,雙孢菇、巴西菇500萬棚,年實現產值近7億元,利稅4億元,僅香菇一項,該縣農民人均收入700元,每年有1萬多農戶靠種香菇脫貧,使泌陽縣香菇生產走在了全國前列。
為了實現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同步增長,該縣領導班子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篩選論證,認為發展香菇是一個幫助農民擺脫貧困的好產業。特別是近兩年來,以縣委書記王學杰為首的新一任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把食用菌生產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振興泌陽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放在農村經濟工作的首位來抓,及時制定了“抓住香菇當年富”的發展規劃和“香菇生產創全國第一”的奮斗目標,出臺了具體措施和一系列優惠政策,按照產業化的格局真抓實干。該縣上下達成共識之后,縣、鄉都成立了香菇生產領導小組,縣、鄉兩級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專門成立了正科級規格的食用菌開發總公司;健全了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了考核、獎懲等各項規章制度;科學制定了全縣香菇生產發展的十年規劃及整體發展戰略,從而形成黨委、政府齊動員,全縣上下齊動手,強力發展香菇生產的強勁勢頭,涌現出了一批“香菇狀元”。其中有聞名全國的“香菇大王”郭集鄉農民康先照;有“貧到盡頭種香菇,一年收入五萬五”的花園鄉農民孫富興;有榮獲全國第三屆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的神鷹食用菌公司總經理安晨明等。典型的現身說法使香菇生產的熱潮迅速在群眾中形成。
為提高種菇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該縣下力氣加大科技投入。幾年來,該縣共培養食用菌專業人才3000多人,培訓干部群眾達30萬人次。由縣食用菌協會等一批技術研究機構為主的科研力量大力攻關,研制出的“袋料香菇立體小棚栽培新技術”,既節約大量耕地,又提高了科技含量,使花菇率由傳統的30%提高到80%以上,被專家譽為香菇栽培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目前,該技術已輻射到全國15個省區的120多個縣市,成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法寶。
泌陽縣以食用菌開發公司為“龍頭”,帶動千家萬戶,實行菌種生產、原料供應、資金調控、市場銷售、技術管理“五統一”措施,進行一條龍、系列化生產經營,全面擴大區域,膨脹規模,實施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該縣領導深知,產業開發是一套系統工程,關鍵在于各級領導的重視、參與、支持。因此,該縣積極動員全縣廣大機關干部職工,參與農業結構調整,投身食用菌開發。該縣把800多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包掛到全縣1619個貧困戶當中,讓他們“包窮村、結窮親”,開展“幫一帶二”活動。這樣,既強化了協調服務功能,使貧困戶得到了利益,又密切了干群關系。
目前,泌陽縣的食用菌產業可以說是正在走向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該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實現生產、管理、經營中的六個轉變,即實現大產業、小科研向大產業、大科研轉變;實現無序生產向有序、有計劃轉變;實現單一品種、單一模式向以菇為主多品種發展、多模式轉變;在香菇生產上實現單一品種原料向多樣化綜合利用資源轉變;實現市場管理一元化向市場管理、經營一體化轉變;實現由原產品經營向深加工、再增值產品經營的轉變,形成科研、生產、經營一體化的產業格局。
來源于2003年3月11日《農民日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