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綠色環保產業步入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03-05-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圍繞節能促發展 環保效益雙豐收
——西峽縣綠色環保產業步入可持續發展
閆新發 閆曉笛
在中國中原大地上,有一個恐龍蛋化石的名圣故地——河南省西峽縣,——中國香菇生產、南菇北移的第一大縣,以保護綠色植被為基礎,以袋料香菇為龍頭的菌、果、藥綠色環保產業穩定步入可持續發展階段。去年冬天以來,西峽縣的上等糧田里也竟相栽上了經濟林木何中藥材。退耕還林的號召已經成為西峽人的自覺行動。
一、探索富民強縣之路 營造環保工程效益
西峽縣從七十年代開始進行木耳、天麻、香菇和猴頭等食用菌藥用菌的小規模試生產以來,經歷了近三十個春秋。在因地制宜、節約能源、保護大自然的環保生物工程中,嘗到了保護和發展綠色植被、利用資源優勢創造財富的甜頭。于1999年確立了“西峽縣發展特色農業,建設菌果藥優質商品基地五年攻堅計劃”。吹響了“集眾家之長,傾全縣之力,誓奪全國香菇第一縣”的號角,確立袋料香菇為支柱產業的一號工程,營造了全國聞名的雙龍鎮香菇市場,引來大批客商,使“華夏菇都”的盛譽香飄海內外。
2002年,西峽縣菌果藥產值達到19億元,比2000年增長75%。來自菌果藥的農民人均收達到1360元,比2000年增長32%。其中,食用菌產值實現9.7億元,產區人均產值2309.52元,比2000年增長39.97%。
現在,如果乘車沿312國道(寧西鐵路)穿越西峽,可以看到道路兩邊的林果基地、山道路邊的香菇棚架、漫山遍野的碧綠森林……到處展現出西峽人民創造的秀麗美景。一幢幢農家村莊的新建樓房,象是躲避陌生人的姑娘,隱藏在濃郁的樹林之中。唯有一個個香菇菌棒躺在冬暖夏涼的大棚里有計劃地生長。一輛輛摩托車拖著菇品大包在公路上穿梭。
去冬以來,西峽縣又以營造長江流域綠色植被防護帶為重點,普寫退耕還林綠化山野的新篇章。西峽的林菌果藥綠色環保產業,在深化改革中得到進一步穩定和提高。
二、立足資源優勢 發展支柱產業
西峽縣位于伏牛山南麓,總面積345平方公里中,分布著八山一水零點七分田?;盍⒛究們α?91立方米,其中的中幼林占97.2%,森林覆蓋率749,為全省第一。在現有林木積蓄量中,有菇木林木215.3立方米,占林木蓄量的83。分布于海拔200米左右的丘嶺與1500米山區,年生長量約20萬立方米。每年的用材林木枝梢、殘次林改造的原料約10萬立方米以上,可供栽培袋料香菇1億袋。幾年來,每年袋料香菇的栽培數量在5000萬袋左右浮動。
為了確保西峽縣委[1997]98號和[1999]27號文件提出的“堅持森林資源增長大于消耗的總原則”和“堅持發展袋料香菇與保護資源并重的原則”,確?!段鲘{縣發展特色農業,建設菌果藥優質商品基地五年攻堅規劃》的實施,科學開發林木資源,確保香菇產業健康發展,達到一業興百業旺的目標,已經沿312國道建成8萬畝獼猴桃林果長廊;在山區鄉鎮新造板栗基地10萬畝(新老板栗林地已達到26萬畝);以山茱萸豐產基地為主的中藥材基地20萬畝(其中,以杜仲、辛荑、連翹等灌木類藥材和血參等草科類藥材為主的基地10萬畝)。每年新增10萬噸左右的果樹修剪枝梢供給栽培猴頭、靈芝、木耳、竹蓀和白靈菇等食用菌藥用菌。
三、強力推廣柴改煤 保護資源增效益
西峽縣自1995年開始,推廣春季中型袋栽香菇的模式已聞名國內外,創建了聞名的雙龍鎮香菇市場,每年產出600多萬公斤質優價廉的香菇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中西部食用菌集散大縣。
這個縣以每戶每年栽培2000袋左右的模式,投資不足3000元,收入6000-10000元。菇農嘗到了種菇甜頭,把示范帶動變成自覺行動。全縣栽培數量由1995年的2000萬袋,逐步上升到目前的5000萬袋左右。
在袋料香菇接種前,使用傳統的磚修爐滅菌過程中發現,每袋裝入木屑1.05公斤,而滅菌燒柴需要1.25公斤以上;每爐裝入700-800袋,每座滅菌爐每季只能定位滅菌兩萬袋以下。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增加了袋料成本,影響發展規模和效益。
西峽縣委、縣政府針對袋料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決定在保護和利用林木資源的基礎上,采取狠抓綠化植被不放松,推動社會柴改煤、改氣,和科研部門攻關移動蒸汽滅菌爐柴改煤聯合行動,加快以“柴改煤、改氣、改灶”為重點的農村能源改革,合理控制林木資源消長量,穩定袋料香菇生產規模健康發展。
于是,西峽縣委、縣政府于1998年開始實施“攻堅”決定,取消縣、鄉柴木交易場所16個,取消燒炭烤炭。全縣原有的1000多座磚修滅菌爐全部改用燒煤。由中國食用菌協會食用菌機械定點生產廠研制的常壓蒸汽滅菌爐,一次滅菌容量達到磚修爐兩倍以上,每次滅菌燒煤150公斤左右。與燒柴的磚修爐相比,由原來的每袋耗柴1.25公斤下降到0.2公斤左右,每臺蒸汽爐每季可以流動滅菌5-10萬袋。
縣政府各職能部門廣泛宣傳以煤代柴,有利于提高木柴應用價值,創造勞動財富;有利于提高勞動效率,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有利于降低袋料成本,增加種菇收入;有利于保護綠色植被的以林促菌、以菌養林、林菌果藥共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的富民強縣優越性。菇農們以簡單的對比,計算出每公斤袋料產出香菇干品80克以上,投入產出比在1:5以上的利益關系,及以煤代柴既省錢又省力的勞務帳和經濟帳之后,山區農戶也改用燒煤做飯。西峽人算了一筆帳,如按全縣30的人改燒木柴為燒煤、燒液化氣做飯,每年可以節省木柴5萬多噸,可供栽培袋料香菇4000萬袋以上,產值超億元。
現在,如果來到老界嶺(伏牛山主峰)深山中的二郎坪、太平鎮、米坪、桑坪等鄉鎮,到處可見居民和餐飲業都已習慣使用燃煤和液化氣做飯,丘嶺鄉村還修建了沼氣灶,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天天頓頓靠燒柴、家家戶戶砍柴燒的自古遺傳生活方式。西峽人的植樹造林習慣已經變成菇農、果農和藥農的自覺行動,去年入冬以來,低山區鄉鎮的上等高產糧田也競相栽上了經濟林、果樹和藥材。
通訊聯絡: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王崗村部134號 閆新發
郵編:474572
宅電:0377-4759800
yangguang_yxy@163.com
2003-02-08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