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縮短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
發布時間:2003-05-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期非典病毒肆虐,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廣受關注,但綠色食品卻并不總能盡如人意,請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馬愛國談個中緣由——綠色食品:縮短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
有讀者反映,近年來,綠色食品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然而,市場供應似乎不是很多。綠色食品發展規模究竟多大?其前景如何?帶著讀者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馬愛國。
記者:目前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很感興趣,但市場規模仍然有限,您怎么分析這個問題?
馬愛國:從消費市場來看,在我國已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供給短缺問題以后,城鄉居民對優質、安全食品的消費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近幾年來,綠色食品產品開發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綠色食品產品開發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到2002年底,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到1756家,產品種類達到3046個,產品實物總量達到2500萬噸。綠色食品主要大類產品產量占全國同類產品的比重分別為:大米1.42%,面粉0.61%,食用植物油0.86%,水果1.1%,茶葉6.6%,液體乳及乳制品35.7%。
近年來,在產品開發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綠色食品市場培育和流通體系建設也有了較大的進展。許多地方開始積極引導和指導企業建設綠色食品批發市場、配送中心、專店、專柜等,有的地方組織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與商業企業建立了供銷關系,推動了廠商合作。但是,受總量規模、產品結構、專業營銷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綠色食品市場建設仍顯滯后。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出要把培育市場、提高品牌價值作為綠色食品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主攻方向。
記者:市場上經常見到一些產品,包裝上寫著“綠色食品”,就當作綠色食品銷售,那種東西可信嗎?
馬愛國:綠色食品是依據標準認證,按照《商標法》實施標志管理的安全、優質產品。綠色食品標準參照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Codex)、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等制定,對生產加工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按照程序進行認證,實行統一、規范的標志管理。這些標準、質量監控措施及管理手段要求非常嚴格,并不是寫上“綠色食品”就是綠色食品,那是假冒偽劣現象和違規侵權行為,也是我們打擊的對象。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我國綠色食品的發展現狀?
馬愛國:在我國,綠色食品所倡導的生產和消費觀念、質量標準、商標品牌已被越來越多的農戶、生產加工企業和消費者接受。發展綠色食品,對于促進各地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優質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農民增收、區域經濟發展、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以及農產品出口創匯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部分地方已形成綠色食品集中產區,在全國同類綠色食品產品中,黑龍江、吉林、江蘇三省綠色食品大米占48%;內蒙古、黑龍江的綠色食品乳制品占41%;湖南、福建、江西的綠色食品茶葉占52%。從經營企業來看,目前我國真正從事綠色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只有1400多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大型企業只有300多家。
記者:那么,綠色食品的發展前景怎樣?
馬愛國:整體上看,綠色食品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一是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已經擺上了突出位置。為了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農業部已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綠色食品開發已成為這個“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是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綠色食品發展具有現實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潛力;三是加入世貿組織后,發展綠色食品能夠有效地突破國際農產品貿易領域的“技術壁壘”,有利于擴大出口。
記者: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們有什么措施保障綠色食品持續健康發展?
馬愛國:對綠色食品而言,沒有質量就沒有價值。因此,我們將在全面加快新產品開發的同時,切實加強綠色食品質量監管工作,特別是加強對獲標產品的質量監管,確保綠色食品的質量信譽和市場品牌形象。與此同時,要積極培育綠色食品市場,特別是要組織和引導大型商業流通企業參與綠色食品市場建設,充分實現綠色食品的市場價值,逐步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消費需求。
鏈接
“綠色食品是個筐,稀里嘩啦往里裝。”這樣做不僅破壞綠色食品的聲譽,更是對消費者的欺詐。如果對綠色食品市場疏于管理,將無法取信于民,給綠色食品擴大市場留下后患。首先,綠色食品認證不能搞終身制,一些地方通過認證后就放松了質量控制。有的食品包裝上雖然打著“綠色”的標記,但未必有“綠色”的貨色。管理部門應該經常抽檢,發現哪種產品未達標就要堅決把它開除出綠色隊伍。其次,絕不能把質量認證的標準商品化,重復認證、多頭管理。再次,綠色食品產業要發展壯大,必須有更多的大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加入進來。(張毅)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