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烹拒食野生動物 中國飲食文化開始反思
發布時間:2003-06-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非典的到來,給濫捕濫殺濫烹濫吃野生動物敲響了警鐘。大量獵殺、食用野生動物,不僅破壞了地球生物鏈的多樣化和生態平衡,而且也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存。
醫學專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許多動物與人類患有共同的疾病,
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乙型腦炎等。另外,動物身上的曲霉菌和寄生蟲所引發的疾病多達百余種。人吃了這些動物后,極有可能受到感染,動物的病毒一旦傳播給人又極易發生變種,現有的藥物很難治愈。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流行甲肝,就是吃了一種被污染的毛蚶造成的。2001年,香港出現一種怪病叫飛禽傳染病,也是吃鳥類所致。
這次非典災禍給人民的健康安全、給中國經濟和國際形象都造成了損失。非典就像一個兇神惡煞的“老師”,給我們上了難忘的一課,逼著人們深刻、認真地反思我們傳統的飲食文化。
據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粗略統計,全國上餐桌的野生動物有近三分之一是在廣東被消費掉的。深圳人平均每天要吃掉近20噸、多達30多個種類的野生動物。廣州市每日蛇肉買賣交易量竟高達10噸左右。而在上海,每年有近1000噸的野蛇、50多噸野生蛙類和5萬多只野鳥成為盤中“美餐”。狂吃野味的直接后果,乃是造成野生動物的種群迅速銳減。據統計,素有“鳥類王國”的海南省,20年前有350種鳥,如今只剩下不足210種。
筆者以為,非典危機應該在中國引發一場“食文化”革命,促使更多的人去反思,改掉貪吃野味的陋習。據報道,國家特一級廚師、山東省東方美食學院院長劉廣偉,最近率領學生在山東發起一場“拒絕烹飪珍稀動植物”的簽名活動,他計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爭取到100萬名廚師的簽名。目前這項爭做“綠色廚師”的活動已有3000多人踴躍參加。
廚師拒烹野生動植物,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但是,徹底根除貪吃野味的陋習,尚有待于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期待著每一個人從我做起,凈化心靈,凈化灶臺。作為經營者,堅決拒絕野生動物的買賣交易;作為消費者,堅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這么做,既是動物的幸事,也是人類的幸事。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