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農民致富為何招來民怨
發布時間:2003-06-0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編者按:地處陜南貧困山區的鎮安縣最近遭遇了一樁尷尬事:縣鄉政府為了發展富民產業,訂購調運來大量新品種桑樹分配給農民栽植,而多數農民因為蠶繭價格下滑無心栽桑。許多農民不情愿領了桑苗之后拒不交錢,一些鄉村只好采取逼農民借貸和扣退耕還林兌現款的方式收錢。政府“好心”換來一片怨聲,但也有相當多的農民認為,幫農民致富的目的沒錯,錯在算帳太糊涂、盲目定產業,而沒有“精打細算”。
新華網陜西頻道 文字/攝影:記者陳鋼 制作:王利
為發展富民產業 行政攤派栽桑樹
圖一:廟溝鄉中坪村的許多農民談起桑樹都是一臉無奈。
三、四月份的栽桑時節,陜南貧困山區鎮安縣的許多農民完成了一項硬任務:不管愿不愿意栽,有沒有地方栽,都得把縣鄉政府分配下來的桑樹苗領回去。全縣25個鄉鎮中的23個承擔了一個桑樹新品種的“推銷”任務,縣鄉村逐級把桑樹苗調運給農戶栽植,一些不宜栽桑和無地可栽的村組也有任務。
鎮安縣廟溝鄉干部熊賢成:全鄉1萬農民要完成40萬株的栽植任務,平均每個農民要花30元錢買40株桑苗,許多干部和農民不愿意,可是鄉上還得往村組分配。因為這是縣上分下來的硬任務。
云蓋寺鎮云鎮村1組組長余良才:養蠶栽桑要精耕細作,不能做為退耕還林的樹種。我們組里的的水平梯田都種上了大棚菜,本來沒有田地栽桑,上邊還是分下來任務,245口人領到了1060棵桑苗。我們只好把一部分苗子交給了其它組的農戶栽植,一部分還放在村邊,都快干死了。現在鄉上又來催收桑苗款,我們正在想辦法。
圖二:鎮安縣素有栽桑養蠶的歷史,隨處可見這樣綠蔥蔥的桑苗圃。農民們沒有想到,今年栽桑栽出了一樁傷心事。
鎮安縣副縣長璩澤濤:為了發展蠶桑產業,今年全縣推廣栽植新品種桑樹370多萬株,是歷年最多的,平均每個農民要栽10多株。桑苗是縣上去年就從本地一家苗圃公司訂購的,原來訂的量比這還要多。全縣25個鄉鎮中的23個都栽了桑樹。有些農民對這個新品種不太接受,政府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
熊賢成:許多鄉村干部并不愿意這么做,恐怕苗子發下去,桑苗錢收不上來。因為這兩年蠶繭價格大幅下滑,農民栽桑積極性不高,有的還在砍桑樹呢。而且這種桑苗每株價格0.8元,而當地普通桑苗一株的價格只有兩三毛錢。
相關報道:
● 陜北吳旗縣:逼民養羊來致富 羊價虛高讓人憂
●陜西千陽縣整頓市場出怪事:本地企業"吃小灶" 奶農賣奶"打游擊"
強收桑苗錢 措施觸了“高壓線”
圖三:廟溝鄉五四村村支部書記朱仁拿著記錄村里應交2.8萬元桑苗款的條子一臉愁云。五四村的2.8萬元桑苗款至今1分錢也沒收起來。朱仁擔心強收款會挨群眾的罵。
眼下已到交桑苗錢的時間,許多農民拒不交付桑苗款,于是有的鄉村催農民借貸交錢,還有的鄉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扣發退耕還林兌現款抵交桑苗錢。
廟溝鄉五四村支部書記朱仁:正是考慮到銷售桑苗可能遇到的阻力,鄉上一開始就制定了獎懲措施。鄉里為了鼓勵農民買苗栽桑,決定“在坡耕地栽植1畝以上的桑樹享受退耕還林兌現”,而且規定凡是不完成任務的農戶,桑苗款可在退耕還林糧錢兌現時“結算”。
圖四:云蓋寺鎮云鎮村2組組長胡應勤為了減少麻煩,自己把全組的桑樹苗全包下栽上了,這兩天鄉上催款,他一籌莫展。說起這事,他非常氣憤。
廟溝鄉中坪村農民關運西:鄉上說能兌現糧食,我栽了1畝桑樹。但到現在,兌現沒落實,我先背了400元的扶貧貸款。貸款交桑苗款也不是自愿的。鄉上干部拿著貸款條子來讓你簽字,不簽交不了差。
廟溝鄉雙喜村村民李成彬:我也栽了1畝桑,不愿意簽字貸款,上一次的退耕還林管護費就被當作桑苗款扣掉了。國家規定退耕還林款誰也不能扣,鄉上為了收錢,連這“高壓線”都不放在眼里。
朱仁:五四村全村要交2.8萬元桑苗款,現在1分錢也沒收起來。因為栽桑不是農民自愿的,這兩年蠶繭價錢不行,收益也不大,都不愿意交。錢交不上去,鄉上怪我們工作不力,可是強行收錢相當于給農民增加負擔,我們會挨群眾的罵。
發展產業不“精打細算” 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
圖五:為了領退耕還林兌現,廟溝鄉中坪村村民關運西栽了1畝桑。關運西拿著一張400元的貸款條說:“貸款交桑苗款不是自愿的。鄉上干部拿著貸款條子來讓你簽字,不簽交不了差。”
鎮安“逼民致富招民怨”已算不上新鮮事。僅在陜西省,這兩年就出現過逼農民種黃姜和養羊引發干群矛盾的事件,將來還可能出現其它“版本”。
陜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江波:逼民致富招來怨言大多是因為產業失敗造成的。陜西果業就是在行政推動下起步、壯大的,果業紅火的時候,沒有農民埋怨政府讓他們栽果樹。有的地方定的產業與市場接不上軌,是好心辦壞事的重要原因。不能排除有些地方政府發展產業是為了“撈政績”、“搞形象工程”,但在目前條件下,許多欠發達的農村,金融、信息、加工、銷售等中介環境還在萌芽階段,要形成產業離不開政府推動。
鎮安縣云蓋寺鎮云鎮村2組組長胡應勤 :即使縣里讓農民逼栽桑的出發點就是發展主導產業,農民會接受嗎?顯然不會,因為蠶繭價格很低。投資栽桑養蠶要考慮收益,農民不會干賠本的事。農民知道栽桑會賠本不能做,政府卻還硬要農民做,原因就是沒有仔細算帳。
圖六:5月14日下午,鎮安縣云蓋寺鎮云鎮村1組組長余良帶記者看到,鄉上分給他們的1000多株桑樹苗有一部分還放在村里的水渠邊快要干死了。他說:“組里本來無地可栽桑樹,上邊還給分任務,白白浪費。”
記者調查:鎮安縣地處秦嶺山區,山勢起伏,交通不便,有的鄉村到縣城有上百公里山路。縣里前兩年決定發展蠶桑產業時,只看到外邊的市場很好,卻沒有計算山路阻隔帶來的成本,輕易地認為養蠶是富民產業,于是建立桑苗基地,在絕大多數鄉鎮推廣新品種桑樹。與此同時,政府發展蠶桑產業的計劃中絲毫也沒有考慮市場波動因素,一廂情愿地以為只要規模上去,就有了產業,農民就會富裕。
江波:各個鄉村、各個農戶的情況千差萬別,有的適合搞種植業,有的適合搞養殖業,還有的想外出打工、搞二、三產業,要求家家栽桑樹,當然不一定行得通。再加上縣里桑苗基地的苗子要賣掉,就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往下攤派,一些不適宜栽桑和無地可栽的鄉村都有任務,怎能不引起農民的抱怨?
西部地區的很多農村,都像鎮安縣一樣,農民窮、政府也窮,經不起決策失當而讓農民“買單”的折騰。但是,政府幫農民增加收入也是職責所在,這就要求在選產業的時候,把因地制宜放在首位,把市場波動考慮在內,要按照引導、示范、服務的辦法進行。(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