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種給我們帶來什么
發布時間:2003-06-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太空育種”的產業化前景
雖然太空育種前景誘人,但目前這項事業的產業化還不盡如人意,一些良種推廣得不快不廣,許多成果只停留在中試階段和小規模生產。據統計,以太空育種最多的水稻為例,最好的品種也只推廣了100萬畝,這和雜交水稻上億畝的規模有天壤之別。
應當看到,航天育種是一個全新的交叉學科,涉及到諸多領域,如航天技術、輻射技術、生物技術等,其本身還不成熟和完備,指望其成果很快完成產業化不夠現實。但專家們也認為,我國的航天育種領域還存在一些不利于產業化的因素,如不克服將會延緩產業化進程:
一是力量分散,重復過多。參加航天育種的單位幾乎遍布全國,有70多個,力量分散,大多小打小鬧,還沒有出現經濟效益、市場運作,管理機制都很優秀的基地和公司。且試驗品種過于集中,其中搞水稻、小麥兩個品種的就有30多個單位,造成—些不必要的重復。
二是缺少航天育種的試驗規范。863空間科學及應用專家組已在1998年2月制定了“農作物空間誘變育種規范”,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制定出統一的規范,作為一種規約,來保證航天育種的質量。
三是基礎研究欠缺,存在一定盲目性。空間誘變涉及因素很多,到底是哪些因素起主導作用,作用的機理如何,誘變的規律是什么?這些帶有基礎理論性的工作開展得不多、不夠,科研管理上缺乏層次、分工和協調。
四是資金缺乏,機制不活。要實現產業化,恐怕還要借助市場的力量,建立成果轉化的良好機制,實行產學研結合。特別應引入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進來,利用它們對市場的透徹理解,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靈活的營銷網絡,把成果盡快變成生產力。航天育種產業化不可能是統一的模式,可以鼓勵民營企業加入航天育種工作,他們的加入會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明確航天育種產品的認定程序。航天育種產品的認定,應按國家頒布的種子法來執行。在目前不規范的市場環境下,航天育種亟須對其產品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技術鑒定,所搭載的產品要取得法律公證,以防止技術欺詐行為。
聽聽另一種聲音
安全性——“太空食品”安全嗎?專家說,航天育種并沒有經過人為方法將外源基因導入作物中使之產生變異,作為一種誘變技術,它使作物本身染色體產生缺失、重復、易位、倒置等基因突變。這種變異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變異一樣,只是時間和頻率有所改變,本質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幾百、上千年的自然變異。太空中宇宙射線的輻射大大增強,是發生變異的重要條件。目前人工輻射育種所用的輻射劑量只是國際食品安全輻射量的幾十分之一,而航天育種在太空中的輻射劑量還不到輻射育種的百分之一。
航天育種的變異經常會讓人想到轉基因食品。轉基因作物是用外源基因導入植物體內而培育出的新品種,如轉基因大豆是用非大豆生物甚至動物,微生物的基因導入而產生變異。而航天育種是讓作物種子自身發生變異產生的。我國頒布的有關轉基因安全管理規定中特別排除了對自身通過突變產生的新物種的管理,也說明太空食品是非常安全的,擔心其安全性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可證性——現代生物學有“突變不管是自發還是誘導的都是隨機的”的定論。太空育種如果以如此少的種子,就獲得如此多的優異突變,就證明了“定向誘變”,從而與“隨機論”形成悖論。
這種質疑主要針對“太空育種科學性”證明的實質上的空白。雖然有這么多奇跡發生,我們也能初步猜測是什么導致了這些誘變,但并沒有確實的證實這其中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怎樣起作用?誰是主導?定向誘變有沒有可能?
“太空育種”在中國展現的奇跡
利用太空環境研究植物生長發育和遺傳變異的講究始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迄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前蘇聯(俄羅斯)、美國空間植物學研究的主要目標,定位在以探索空間條件下植物生長發育規律,改善空間人類生存的小環境,解決宇航員的食品供給及生存安全等,這是為了將來“太空里的人類”。即使美國航空航天局于1995年建立了引力生物學中心,重點研究植物對引力的感受和反應,但其最終目標仍是開發出更加適于太空旅行的植物。
而我國的太空育種則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利用空間環境資源,開辟選育植物優良品種的新途徑,這是為了現在“地球上的人類”。因為目的的不同,導致現在有“中國已經走上太空育種的最前沿”一說。
自從1987年8月5日我國第一次利用返回式衛星搭載植物種子以來,已成功進行了10余次航天育種試驗。前后共有70多種植物1000多個品種的植物種子經過太空育種,共吸引全國23個省市的70多個單位參與種子搭載試驗。
奇跡出現了——水稻出現了大穗、大粒、優質、高產的效果,經航天誘變育種培育出的航育1號水稻新品種株高降低14厘米,生長期縮短13天,增產5%-10%,累計已推廣30萬畝。華航一號水稻新品種穗大,粒多、結實率高,可增產10%,畝產達500公斤以上,已推廣100萬畝以上;小麥獲得許多矮稈,豐產、早熟的后代作物,產量增長10%~15%;青椒的優勢亦很明顯,長勢十分喜人,已培育出一些高產、優質、抗病能力強的新品系,一種名叫87—2青椒,一個在250克以上,畝產5000公斤左右,維生素C含量增加20%。蘋果平均重量從90克提高到160克,畝產比地面良種對照組高30%以上,豐產年份還達到122%。江西廣昌縣利用航天育種培植出了特大粒白蓮種衛星3號,每粒蓮子重2.4克以上,比常規品種可增產60%。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