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局“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完成初稿
發布時間:2003-06-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一、"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的意義
"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基礎工作;是糧食管理信息網絡系統建設的基礎工作;是提高糧食流通的效率的重要途徑,具有巨大的社會公益性;有利于加強糧食的宏觀管理與調控;是糧食流通適應加入WTO的挑戰,與國際接軌的關鍵;有利于促進糧食行業科技進步。
二、"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內容
"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具體內容包括:糧食行政管理機構、糧食企業、糧食屬性、糧食品種及加工產品、糧食品質檢驗、糧食設施、糧食設備、糧食倉儲、糧食加工作業、糧食貿易業務、人力資源、業務統計、財務會計、辦公設備、其他,共計15大類。其中,糧食倉儲又分為:倉儲作業、糧情檢測、倉儲器材和其他4部分;業務統計有分為:倉儲統計、加工統計、貿易統計和其他4部分。
三、"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工作的進展情況
在2001年11月國家糧食局發布的《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第一部分)規范(試行)的基礎上,局糧食行政管理司組織"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起草單位對其進行了補充、修改與完善等工作。
1、組織召開了"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研討會
為了確保"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編寫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行業適應性,實現糧食信息的規范化、標準化,有利于糧食信息準確交換及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糧食行業信息管理標準化的水平,邀請國家標準領域及糧食行業的專家,于2002年11月組織召開了"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研討會,對"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補充、修改、完善的具體內容進行了充分地醞釀與討論。與會專家對"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工作的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與建議。
2、爭取確立"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行業標準
根據研討會專家們提出的具體修改意見與建議,局糧食行政管理司組織"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起草單位,經反復修改與完善,形成了"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初稿。
目前,"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初稿正在進行專家函審。函審工作的順利完成,將為召開"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審定會,進一步修改與確定"糧食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以及發布、實施行業標準奠定基礎。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