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面臨的七大困惑與七項舉措
發布時間:2003-06-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朱文根
一、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七大困惑
(一)中國農業再也找不到像“大包干”那樣的能夠迅速有效的“濟世良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人民公社的計劃經濟已經處于窮途末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創造的“大包干”以不可阻擋之勢沖破重重阻力,迅速風靡全國,在不長的時間內就解決了全國自新中國建立30年來都沒有解決的溫飽問題“大包干”的經驗迅速解放和發展了我國農村生產力,并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今天,我國農村面臨的重要問題已經不是農民的溫飽問題,而是增收問題。黨和政府提出了各種增收措施,廣大農民也在實踐中進行了多方探索,除了部分地區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之外,絕大部分地區始終未能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很多辦法看似有效,其實采用不久就覺得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盡管從中央到基層,都把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放在農村工作的首要位置,但這個問題解決得并不理想。1997~2001年,除2001年農民收入有所增長之外,前4年農民增收都處于停滯狀態。大家非常希望能找到類似“大包干”那樣的能解決全國農民增收問題的良方,但是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也許從今以后,我們再也找不到類似“大包干”那種能解決全國農業問題的大辦法了。這是依據我國農業發展規律和歷史進程得出來的結論。目前,我國農業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前夕,今后出現的將是農業的質的飛躍時期。盡管推行“大包干”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農業的發展,成功地解決了12億人口吃飯的問題,但并沒有解決中國農業質的飛躍的問題“大包干”的中國農業是傳統農業,“大包干”之后的中國農業仍是傳統農業。因此,“大包干”經驗所解決的是中國農業“量變”過程中的問題,而我們今天所要解決的是中國農業“質變”過程中的問題“量變”與“質變”固然有聯系,但畢竟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實現中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質的飛躍,將比解決溫飽問題困難得多,所需時間也將長得多。
(二)由于農產品“先天過時的狀況將長期存在,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在調整農業結構方面是心有余,力很足,卻效益不佳
農業結構調整屢調屢挫,原因在于中國農產品“先天過時。推行“大包干”之后,我們成功地解決了12億人口吃飯的問題,創造了世界奇跡,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國糧食過剩了,廣大農村出現了“賣糧難”問題。針對這種狀況,我國農村拉開了調整經濟結構的序幕,發展牧業、漁業、水果、蔬菜,但為時不長,我國市場上的“賣糧難”又轉為“賣菜難”、“賣果難”、“賣魚難”了。現在,政府和農民都有一種共同的經驗直覺:搞農業結構調整,生產新的產品很快就過剩對此,農民悟出一種規律:政府提倡什么,你就不要種什么。因為政府一提倡,大家一擁而上,馬上就要出現生產過剩各級政府根據市場信息好心指點農民種什么,結果事與愿違,農民的產品賣不出去。這種現象為什么會屢屢出現呢?歸根到底,在于中國農產品“先天過時。為什么說“先天過時?中國現有13億人口,有9億是農民,9億農民中有5億勞動力。5億農村勞動力生產,13億人口消費,也就是說,1個人生產,兩個半人消費,兩個半人消費還包括生產者自身的消費,可以說是“生之者眾,食之者寡”。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這種農產品“先天過時在所難免。除非我國農產品大量出口,除非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否則,目前這種農產品“先天過時的問題就難以解決??墒牵覈r產品什么時候才能大量出口?我國農村勞動力什么時候才能大量轉移?這兩個問題都是近期內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三)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急需轉移,而我國城鎮又難以接納
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解決農業問題的辦法在農業之外。這些看法差不多已成為共識。但是,根據我國目前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要大量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談何容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推進城市化進程,這件事不抓不行,但要想在短期內解決問題,又只能是欲速不達,我們必須以極大的耐心、以積極的工作適應經濟發展規律,盡可能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步轉移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進程與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是同步的,因而也是長期的。
(四)中國農業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制約著農業現代化的總體進程,我國農業發達地區與農村貧困地區將長期并存中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不僅城市經濟發展不平衡,而且城鄉二元經濟差別很大。就是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在不同地區也是迥然有別的。我國既有發達的現代農業地區,也有溫飽問題未能徹底解決的貧困地區,而更多的則是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但仍然沒有走出傳統農業制約的廣大地區。這種農業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狀況,決定了我國農業現代化不僅是一個長時期的歷史進程,而且決定了發展我國現代農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必須針對不同農業地區不同的生產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理清不同的思路,采取不同的措施。我國農村總體上雖然進入小康階段,但我國農業發達地區與農村貧困地區將長期并存,這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攻堅的問題。
(五)現代農業需要現代農民,在農民素質還未達到現代農業要求的情況下。產業結構調整達不到政府的預期水平農產品“先天過時并不是說農業生產已經沒有發展的空間了,實際情況是,一方面,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賣不掉,另一方面,市場所需要的優特農產品又很難生產出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低水平上重復,調來調去不能升級。這種情況與我國目前農村勞動力素質低有關。農民只是習慣于生產那種容易過剩的農產品,而沒有能力生產那些市場所需求的他們過去沒有生產過的農產品,或因生產能力小難成氣候,出現了“賣不掉,上不去”的進退兩難的局面,雖然政府也在引導農民生產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卻難以達到政府所預期的水平。這些新出現的問題暴露了我國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適應現代農業。沒有中國的現代農民,就沒有中國的現代農業。中國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飛躍的過程,就是中國農民由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的過程。要造就中國的現代農民,當然主要是從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中造就。我國大部分農民還不熟悉現代農業,用現代農業的生產知識、經營知識、科技知識教育農民、提升農民是當務之急。投“知”于中國農民,意義極為重大,效益無量,影響深遠。要培訓中國9億農民,是一項極為艱難的偉大事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任何急于求成的心態、任何有始無終的舉措、任何蜻蜓點水的嘗試、任何探尋捷徑的幻想,都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六)農業投入不足不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
中國是農業大國。新中國建立半個世紀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90年代,我國越來越重視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大江大河的治理、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農業生態建設與環境污染治理,以及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確立與穩定,使我國農業與舊中國的農業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相比,與美國等國家的發達農業相比,我國對農業的投入顯得遠遠不足。這一方面是由于對農業的投入認識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財力不足,不能滿足農業投入的實際需要。中央提出農民增收為農村工作的主題,但如果不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大大改善農業發展的條件,農民增收的問題就難以解決得好。
(七)農民增收這一農村首要問題在近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由于以上諸多問題難以在近期內解決,因而農民增收的問題將難以在近期內從根本上解決。近幾年來,只有2001年農民收入有所增長,前幾年都處于停滯狀態。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也不能說政府沒有做好工作,這是中國農業發展內部矛盾的深刻反映。中國加入WTO之后,以粗放經營為主的中國農業和質量不高而價格高的農產品將受到質優價廉的進口農產品的沖擊,在這種沖擊下,我國很多農區農民的收入不僅不會增長,反而很可能有所下降,我們要看到這個問題的不可回避性和嚴重性。但是,在農民增收難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我國局部地區農業仍有可能快速發展、農民收入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然而從總體上看,大部分地區、大多數農民增收的問題在近期內難以解決。這是由我國農業發展的規律所制約的。
面對中國農業的七大困惑,我們是消極等待中國農業現代化緩慢來臨,還是積極爭取中國農業現代化早日到來?答案只能是后者。那么,怎樣積極爭取呢?
二、促進農業發展的七項舉措
(一)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將是一個長期的基本戰略
結構調整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途徑。但近10年來的實踐證明,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也不是萬能的。調整之后農業有發展,然而為時不長,又出現農產品過剩與農民增收難的問題。但與不調整相比,還是有進步的,農產品品種、質量改進了,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提高了,農民的現代素質也提高了??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推進了一步。由此看來,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不能一勞永逸,調整之后邁出了一步,當出現新的徘徊的時候,再調整一次,再邁步。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就是這樣不斷遇到困難,不斷調整,不斷向前邁步。由此,中國的傳統農業就一步一步向現代農業轉變了,靠近了,直到最后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因此,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最基本的戰略,應該列為整個農業與農村工作的中心環節。
(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我國農業生產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還很落后,加之全國農區遼闊,生產條件差異很大,必須盡可能加大投入,包括政府投入和市場主體的投入,盡快地改變現有農業生產條件。同時,要推廣農業新技術,使我國農業由粗放型、破壞型、污染型農業向集約型、養護型、生態型農業轉變。由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變早已引起重視,但這種轉變的完成有待于農業生產條件的根本改觀和農業科技水平的極大提高,看來需要較長時間。由破壞型農業向養護型農業轉變也正引起重視,過去那種圍湖造田、毀林墾荒的現象基本很少見了。但由污染型農業向生態型農業轉變是一項艱難的轉變,這里既包括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和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市場主體利益的調整與觀念的轉變。現在,有不少植物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不該使用的或者使用過量的農藥、化肥和激素,給一些生產者帶來了暫時的利益而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應當說,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受獲利欲望的驅動,這個問題又是一個頑癥。這個頑癥肯定是要解決的,如果不解決,我國的農業只能自毀前程。解決這一頑癥,既要改變生產者的道德觀念,又要加強對農產品的全面質量檢測,要設法使這些公害農產品由獲利產品轉變為虧損產品,變成進不了市場、買不出去的產品。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只有當這些公害農產品失去市場并造成生產者利益損失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能基本解決,生態農業才能發展起來,無公害農產品乃至綠色農產品才能逐漸占領市場。
(三)農產品加工企業是農產品走向市場的主要渠道
這個問題已經提倡了十幾年,但在大多數農區并沒有很好地解決。農民從田里、水里、圈里生產的農產品基本上還是直接進人市場,并未經過深加工,檔次低,市場小,買不掉。企業加工能力不夠,加工檔次不高,這是損害農民利益、導致農民增收難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農村堆積如山的農產品渴望與呼喚求業加工并順暢地進入市場,這就需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擴大農業產業化的規模,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深度。今后應當提倡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產品生產者簽訂供求合同,發展訂單農業,這才是真正的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的品種與生產能力是農產品加工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農產品加工企業又是農產品走向市場的主要渠道,只有兩者結合才能進一步打破農業發展的桎梏,為農民增收開辟寬廣的源泉,才能真正使我國農業由自然經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四)農產品生產與環境生產并重
在短缺經濟時代,我們只重視農業生產,只重視農產品尤其是糧食生產,沒有環境保護與環境生產的觀念和意識。現在,我們有條件講究環境保護了。在我國農村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后,我們光講究環境保護已經不夠了,還要講究環境生產。要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使山更清、水更秀。村落部局要規劃,千百年來農民住宅散亂的狀態一定要改變,否則,整齊的、嶄新的、有時代氣息的新農村就建設不起來?,F在很多地方富裕起來了,農民一家一戶的洋房建得也不錯,但從總體一看,還是一盤散沙,雜亂無章。先進地區已經進行農民住宅變革,其它地區遲早也要進行這樣的變革。新型村落既可以節省耕地,也可以提高農民的現代生活質量與現代意識。這是農村環境生產的一個重要方面。
城鄉合理布局也是環境生產的重要方面。要改變觀念。適當擴大城市建設用地,無論是從城市現代化,還是從提高城市化水平來看,都是必要的。城市空間不擴大,農民進城的余地就小。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農民建房都要用地,在城市用地就騰出了農村的耕地。與其讓農民在農村占用耕地,還不如讓他們在城市用地,在城市用地畢竟更節約。更為重要的是,擴大城市規模是為了適應農民陸續轉變為市民的需要。環境生產雖然不同于農產品的生產,但它同樣能創造效益,能提供就業機會,能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五)農村物質消費品生產與精神消費品生產并重
農村物質消費品生產一直是整個農村生產與農村工作的主體,是一代又一代中國農民乃至世界農民的終身使命。但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今天,農村光進行物質消費品生產已經不適應全體農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了,甚至也不適應城市市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了。要為農民營造接受教育的良好環境,要為農民營造休息娛樂的良好環境,要把廣闊的農村描繪成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使天然的、現代的農村成為城鄉居民共享的田園、共享的家園、共享的樂園。田園旅游、農村風情旅游、農家旅游的興起就是明確的市場信號,越來越多的市民在節假日走向農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體驗農家生產與生活,了解農村各地風俗民情與文化,感受農村燦爛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和寧靜的環境,陶冶情操,調節心態。所以,發展農村精神消費品生產已經擺到我們的面前,是事關農民和市民也就是全體人民利益的大事了,把這件大事做好,可以說與農村物質消費品的生產同等重要。
(六)減免農民稅賦與增加農業投入并重
只要是認真研究過農業與農村問題的人們,也許可以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在整個國民經濟建設中,沒有比農業與農村建設更重要的問題。因此,半個世紀以來,甚至遠溯到我們黨領導農民革命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農業、農村與農民問題放在首位,這種思想也許永遠不會過時。今天,農村建設百端待舉,農民需要在休養生息的狀態下蓄力發展。黨和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業與農村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繼續減輕農民的稅賦負擔我們黨對減輕農民負擔歷來都很重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減輕農民負擔多次下發文件,做出明確的規定。2000年初,國務院又決定在安徽全省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使農民稅費負擔又大大減輕,并且從制度上基本堵住了反彈之源??磥磙r民稅賦不斷減輕是一個大趨勢,下一步可能就要取消農民稅賦,沿海部分發達地區已經這樣做了。取消農民稅賦之后就是政府補貼農民以鼓勵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由此推斷,農民負擔將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稅費沉重一稅費減輕一稅費反彈一稅費改革一稅賦取消一生產補貼。這個過程看來是不可逆轉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在全國推開農村稅費改革與在部分地區試行農村稅賦取消,我們要根據各地的實際重視、指導并做好這項工作。這一舉措的實施,將使全國9億農民更加擁護我們的黨,更加擁護我們黨的政策,將使我國農村生產力再一次獲得解放,將使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七)發展現代農業與培養現代農民并重
發展現代農業,要靠政府領導,要靠財力投入,要靠科技推廣,但主要還是靠9億中國農民,他們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從近年來的實踐來看,我國相當多數的農民還缺乏發展現代農業所需的科學文化素質。如何培訓農民、培養現代農民,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一件大事??梢哉f,哪里的農民素質越高,市場經濟意識越強,哪里的現代農業就發展得越快,哪里的農民收入就增加得越多。如果說政府要抓大事,首先就要抓好這件大事。至于培訓方法和方式,各地都有,不一而足,關鍵是看政府是否真正重視這件大事。這是一件需要長期致力、效益漸顯的大事,致力時間越長,成效越顯著,對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力量越強大。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我國農業在面臨諸多困惑之時,也正是面臨轉型突破之日,挑戰越嚴峻,機遇越重大??邕^這道坎,中國將成為真正的世界農業大國與農業強國。我們對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充滿信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