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羅源秀珍菇能走多久
發布時間:2003-06-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業是羅源縣的特色支柱產業。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羅源食用菌種植戶逾4000戶,年產值達1.3億元。然而,隨著近年來漳州、寧德、浙江等地同行業的競爭,羅源食用菌檔次偏低、管理落后等弊病也逐步暴露出來。如何揚長避短、做強做大羅源食用菌業,成了業內人士熱烈討論的話題。
現狀:秀珍菇還能走多遠
目前羅源的秀珍菇產量已占國內市場的80%,僅今年前5個月栽培量就達5000多萬袋。臺灣日勝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王世忠告訴記者,與目前也在發展秀珍菇的浙江、漳州相比,羅源的區位優勢最明顯,這是他們選擇在羅源引進秀珍菇的原因之一。
提起秀珍菇,不能不說起一段令羅源菇農難忘的歷史:幾年前香菇市場走俏,由于缺乏引導,羅源香菇的生產規模最大時曾達4200萬袋。1998年受國際市場影響,加上國內同行競爭激烈,香菇價格大跌,最低時羅源香菇曾以每公斤0.3元的價格出售。
在那段低迷期,日勝公司從臺灣引進的秀珍菇擔起了單騎救主的重任。經過3年推廣,現在羅源菇農普遍種上了秀珍菇。一個問題擺在人們面前:并不具備什么核心技術,羅源秀珍菇只不過占了些地理優勢又先走了一步,現在羅源秀珍菇已經超過了當年香菇最大規模時的數量,這是不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羅源縣食用菌辦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羅源已經在積極培育如杏鮑菇、姬松茸等珍稀菌種,他們在有意識地避免單打一的局面,并于今年引入一家加工休閑食品的企業,希望能夠借此延長產業鏈,規避市場風險。
困惑:小農戶咋闖大市場
王世忠告訴記者,“數量最多,質量最差”是外地客戶對羅源秀珍菇的評價。因為羅源最早發展秀珍菇,菇農們已經形成固定的生產習慣,雖然有些菌種、方法已經落后,但菇農們只要銷售得出去就不愿更新。而漳州、浙江等地采用更新的標準,在質量上后來居上,后發優勢明顯。以生產中使用的木屑為例,羅源菇農都是把原木砍成碎片,而其他地方則是使用鋸成粉末的碎木屑。羅源秀珍菇一個生產周期要七八個月,農戶們覺得這樣才能充分吸取木頭中的養分;而運用后者的方法1年可形成五六個生產周期,每袋產量還多出100克左右。
對于這種小農思想的制約,宏發香菇保鮮廠廠長林洪發也深有同感。林洪發做了11年食用菌,對該行業有著清醒的認識。在秀珍菇剛推廣時,他就和省菌種站、省農學院等科研單位合作,積極培育最新菌種。令林洪發頭疼的是,當他把研究出來的新品種交到農民手中時,農民們反而把產品賣給他的競爭對手;而一旦行情低落,農民又把劣質菇交給了他。農民的信用問題成了推行“公司+農戶”模式的一個大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愿放手推廣新成果,質量當然也上不去。
呼聲:盡快建立行業協會
在談及如何走出當前食用菌困境時,政府和企業主都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那就是盡快建立行業協會,培育更加成熟的弄潮兒。
王世忠認為,在指導生產、引導農戶方面,臺灣的農會或許值得借鑒。臺灣由農會對產品進行編號,再根據客戶的反饋指導收購價格,這樣價格低的農戶自然會注意改進技術,跟上形勢。而目前羅源都是統一收購價,品質優良的種植戶反而吃了虧,這也是為什么每公斤秀珍菇的收購價在臺灣可以達到8元,而在羅源只能達到兩三元。王世忠透露,目前縣里已經就籌建協會問題向幾家大公司征求意見,還委托他提供可供參考的操作模式。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記者廖朝明通訊員游永文尤穎 編輯:中龍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