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種菇切莫違約
發布時間:2003-06-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江淮晨報6月24日訊 界首市曹寺鎮的蘑菇種植戶,這幾天正為50多噸運不出去的蘑菇而發愁。而這批去年就簽了訂單的蘑菇,本應在一個月前經由山西一家外貿公司出口至日本。
是外貿公司違約?還是日本方面反悔?都不是。
一個月前,山西這家外貿公司派技術人員帶著幾十萬元貨款上門收購,在對這批蘑菇進行質量檢驗后,卻大失所望。按合同,每桶應裝25公斤蘑菇,但實際僅20來公斤,里面的蘑菇,也是大的大,小的小,完全不符合合同要求。技術人員只好空手而歸。后在當地政府協調下,他們表示,只要農民按合同重新分揀,他們還會上門收購。但接下來受客觀原因影響,山西這家公司到現在都沒來收購。為這50多噸的蘑菇保鮮,蘑菇種植戶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眼看幾十萬元的蘑菇款泡了湯,悔得腸子都青了。
據阜陽市政府農村能源辦公室張克化主任介紹,在“訂單農業”中,有些農戶常有意無意地違約,讓人頭疼。這幾年他們引導種植戶與相關企業成功簽訂了不少合同,但少數農戶投機取巧,時常摻假。張克化毫不客氣地指出:“今年這樣一弄,你可能多掙個萬兒八千,但明年你還干不干,以后還干不干?”有些農民看不清,只圖眼前小利,其實損失最大的到頭來還是自己。
阜陽市愛立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駱山說,該公司和當地農民進行訂單蘑菇生產,每年都因部分農戶違約給企業造成二三十萬元損失。舉個例子,農戶資金上有困難,他們賒銷菌種,收獲時再扣回菌種錢,但實際操作中,他們回收價1.8元,但農戶可能1.5元賣給別人,僅僅是因為不想被扣回菌種款。
在市場經濟的規則中,誠信是相互的。個別企業不按合同約定收購產品、付足貨款,也挫傷了農戶發展“訂單農業”的積極性。界首市陶廟鎮的張鳳云是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她認為大多數企業都能認真履行合同,但個別企業存在著不按合同收購、壓級、壓價等行為。一家企業拖欠她90多萬元,僅給了30余萬元,現在下一茬生產又要開始了,她很焦急。
如今,“訂單農業”在我省深受歡迎。農戶按合同生產,企業按訂單收購,并實行最低保護價,雙方實現產銷對接。據統計,僅近幾年就發展了2000多萬畝。“訂單農業”增加了農民收入,但實際運作中存在尚不完善之處。農業部日前下發了《關于發展和規范訂單農業的意見》。《意見》主要針對怎樣在買方市場的形勢下,規范“訂單農業”,發展“信用農業”和“法制農業”,即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合同、協議須規范,對產品品種、質量、規格、數量、價格等,須明確反映在訂單中,一旦違約,罰則分明。
來源:江淮晚報 作者:胡軍 任眾 楊雪雷 戴小花 編輯:中龍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