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進城是長遠的治國方略 切實降低進城門檻
發布時間:2003-06-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民進城,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經營,可以促進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可以促進小城鎮的繁榮,還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務工收入。按常理說,對于這樣一件外有政策促動、內有利益驅動的大好事,農民自然要趨之若鶩了。
可是,事實上,在大量的農民涌向城市的同時,卻有相當數量的農民工已經淪為“無業游民”或正在準備“打道回府”。那是為什么呢?因為農民進城的門檻太高啦!
基層調查表明:購房、找工作、孩子上學和生活保障問題是排在最前列的四大制約因素。中國農民被公認是最貧困的階層、最需要接受教育的階層、最應當得到關愛的階層,可是,我們卻非常遺憾地看到:進城的農民工卻很難享受到安居房的政策,很難享受到職業培訓的待遇,很難享受到“低?!钡恼疹?,很難享受到子女就學的便利。
在人們紛紛質疑“城鄉二元結構”給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的時候,許多城市卻幾乎還是清一色的硬性規定,只有城鎮戶口的居民才能申請購買安居房。這不是在人為地發揚光大“城鄉二元結構的缺陷”嗎?推出“安居房”的目的就是要照顧那些“低收入人群”。在“農村真窮、農民真苦”的吶喊聲此起彼伏的時刻,竟敢還有人把農民排斥在“低收入人群”之外。這恐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認識膚淺問題。這是一個對農民兄弟有沒有真感情,能不能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治立場問題!這是一個對十六大精神吃得透不透,對中央方針政策把握準不準的政策界限問題!立場問題不解決,界限問題不明確,農民進城當然就要困難重重了!
有一種觀點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工自主擇業和企業自主用工天經地義。并由此推斷,農民工素質太低,沒有單位愿意用他們,怨不得別人。這種觀點初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卻實在經不起認真推敲!十六大報告已經非常明確地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沒有農民進城,就沒有農村小康;沒有農村小康,就根本談不上全社會的小康。既然農民進城是一種政策導向,各級黨委政府當然有義務、有責任,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部分農民素質差,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作為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有沒有盡到應有的教育培訓職責呢?為了配合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改組改造,鼓勵支持下崗工人再就業,各級黨委政府可以把“再就業工程”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上重要一環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問題”也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呢?難道“農民進城”的重要性比不上“下崗工人再就業”嗎?更何況,如今的農民缺乏必要的務工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城鄉二元結構”使他們進不了城,只能學習“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技能!也許有的人要喊冤:“我們已經開過會議,做過宣傳,大張旗鼓地號召農民進城”。對,也許你已經說過了、喊過了,但是,實際行動呢?下崗工人自主擇業,我們可以為他們搞創業培訓,免這稅、免那費,甚至提供信貸支持,那么有關部門有沒有捫心自問:農民進城務工是否也應該效仿一下呢?
再說《憲法》都已經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一個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可是,事實情況是,一個農民子女到城市就學要多交少則3000元,多則1萬多元的借讀費??蓱z啊!在城市里的農民,往往做的是最臟、最累、最沒有人愿意做的活,拿的是最少、最不合理的一份血汗錢。一個農民工辛辛苦苦一年干到頭,也賺不了幾千元錢。就此一項額外的子女借讀費,就已經把他們遠遠地隔絕在城市的外邊。即使這樣,有的人還要冷嘲熱諷地挖苦說:“如今鄉村小學的教育質量不是也蠻不錯的嗎?那是他們自找的!”言下之意,離井背鄉的農民工應當把孩子獨個兒扔在鄉下。我說,這些人不是在故意裝瘋賣傻,就是在有意顛倒是非!城里的孩子可以挑三揀四、想方設法上名牌小學、上名牌中學、上名牌大學,為什么農民的孩子就不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呢!要知道,“父母的心都是肉做的!”
說起“低保”,說起“社會養老保險”,說起“醫藥費報銷”等等生活基本保障問題。許多人更要憤憤不平地跳起來!一些政府官員要說“城市居民這一頭還顧不了,農民工……”未盡之意就是“農民工要求享受‘低?!?,簡直就是黃鼠狼想吃天鵝肉。”一些城鎮下崗失業職工也要大聲嚷嚷:“農民工,慢慢等著吧!我們工人階級還沒有解決呢!”還有更多的所謂專家學者會站出來據理力爭:“農民有土地可以養家糊口,實在不行還可以回農村種地。‘低?!€是先解決城里人吧?!币牢铱?,不客氣地講,這樣的專家學者水平實在是太低了,對政策的把握實在是太差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搞清楚農民為什么要進城?國家鼓勵支持農民進城,一是因為農民太多了,農村有大量的富裕勞動力。如果農民在城市里呆不下去就回家種地,農民太多的問題不是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嗎?二是因為農村太窮,農民進城可以增加務工收入。如果農民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就回家,農民的生活質量不是仍然難以改善嗎?三是因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太差,農民進城可以促進土地流轉和集約化經營。如果農民在城市里失業了,就回家討回自己的土地,恐怕那些規模大戶就要不寒而栗了。其實,只要用心體會十六大精神,我們還會很容易地發現更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點是:農民進城就是要從根本上減少農民,推進農村小康繼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民進城不是權宜之計,是長遠的治國方略!
事實證明,定居成本、就業成本、子女入托入學成本、生活保障成本等等過高,已經成為農民進城難以甚至是無法逾越的一道道“銅墻鐵壁”!
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看起來是財政實力問題、管理體制問題、操作技能問題,但是,深究起來關鍵是思想認識問題、政治覺悟問題。只要各級黨委政府真正把“農民進城”的地位提“高”了,農民進城的門檻自然就會隨之降“低”了!十六大報告指出:“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切實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不僅僅是農民的呼聲,更是中共中央為了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決策。各級黨委政府還有什么理由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真正把農民進城的門檻降下來呢?!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