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食用菌該怎樣發展
發布時間:2003-07-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作為國際性健康食品,食用菌已經越來越引起消費者的“食趣”。從2002年食用菌市場的情況看,總體生產與銷售、消費、效益呈同步增長趨勢,用部分菇農的話說就是,沒有賣不出去的蘑菇,沒有不賺錢的品種,產銷形勢令業內人士極感欣慰。但各品種之間,同品種的不同菌株之間,同品種的生產季節之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價格差異,并由此形成了較明顯的效益差異。當然,生產戶之間的效益差別,不僅僅取決于上述原因,生產技術的實際操作水平、管理責任心及其技術水平和生產大環境等,都是重要的制約因素。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地區差別大等原因,市場上食用菌產品的銷量及其價格差別也很大,主銷品種有平菇、香菇、金針菇、雙孢蘑菇、雞腿菇、杏鮑菇、阿魏菇、白靈菇,其它品種多為輔助市場的陪襯。以山東為例,平菇年產量約為食用菌年總產量的50%,由此可見一斑。無論大小城市還是鄉村集貿市場,均以平菇的銷量最大,這與人們對其它高檔品種的不認識有直接關系。白靈菇、姬松茸等高檔品種,以及反季節栽培的白金針菇、雞腿菇、草菇、雙孢蘑菇等,由于栽培數量少,栽培成本高,管理難度大,反季節產量低等原因,一般售價很高,至少是正常栽培產品的2倍以上,從去年以前的銷售情況看,該類產品大多被鄂、閩、浙等地客商運往南方市場。
通過市場相關資料,分析市場走勢,可以這樣來預測生產的發展方向,即作為當地鮮銷的品種,應推廣平菇、雞腿菇、金針菇(黃色)、雙孢蘑菇、草菇、杏鮑菇(柱狀),阿魏菇等栽培技術相對簡單、產品價格相對偏低的品種;如銷往武漢、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則應以白靈菇、杏鮑菇(保齡球狀)、金針菇(白色)、姬松茸、真姬菇、柳松菇等高檔品種為主,輔之以反季節栽培,上述品種價格較高,利潤空間相對要大得多。
從近年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出口情況分析,國際市場對我國高檔珍稀品種并不太感興趣,主要的大宗品種為雙孢蘑菇、香菇、白平菇、滑菇、草菇、真姬菇等,干品主要有厚香菇、花菇、木耳類,所以在安排生產時,應特別注意產品的去向,切不可盲目選擇品種。
在我們現有技術水平基礎上,改變生產觀念和技術觀念,強化管理,憑借我們豐富的秸稈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兩大優勢,我們的食用菌產品將一定在國際市場上大行其道,這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 (王永強)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