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混戰 乳業市場亂象叢生
發布時間:2003-07-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進入2003年,中國乳業市場競爭加劇,各大乳業公司展開了全方位的激烈競爭,其他行業企業開始紛紛攜巨資殺入乳業市場,而早已落地中國的跨國乳業公司也在伺機而動。中國乳業市場的“戰國時代”已經來臨。
乳業巨頭出招
上海光明發力顯然是最早的。在中央電視臺2003年黃金段位招標中,中標的乳制品企業就有近10家之多。自從乳業的硝煙燃起,光明似乎就沒有做過配角。據最新的消息稱,光明乳業2003年除了一系列的并購之外,在北方天然畜牧區已經悄悄建成了一個中央工廠,這個遠離上海總部的中央工廠向光明提供近1/3的奶源。
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不甘示弱。今年年中與國內IT巨頭方正聯手推出了“好禮箱送”促銷活動。伊利為了推出這次活動與方正簽訂了價值上千萬元的合同,宣傳中許諾的獎品全部是真材實料,為此前段時間還鬧出了伊利商場推銷員私自開箱刮取彩票的事件。
北京三元在市場上也是來勢洶洶。今年7月2日,三元在京發起了“純鮮”運動。三元老總郭維健表示,之所以發起“純鮮”運動,是希望消費者能真正了解“純鮮牛奶”的標準。同時,郭維健解釋了“純鮮”的“五大技術門檻”:一是企業要有優質的奶源和先進的技術;二是惟有巴氏殺菌法才能有效保留純鮮牛奶的營養成分;三是純鮮牛奶不應添加香精、增稠劑、防腐劑;四是真正純鮮的產品應高于行業的營養標準;五是純鮮意味著產品應更快地送到消費者手中。
這一概念不僅抬高了三元的身價, 同時還給有些企業制造了難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乳品企業老總表示:“五大標準不是所有品牌都能跨過去的,單從奶源上來講,就能斃掉不少地方企業。”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劉成果告訴記者:“鮮奶標識在國際上已有先例,中國入市以后在這方面有必要與國際接軌。最典型的奶源大國美國也搞了鮮奶標識,對液態奶原料有明確的規定。日本不算奶源大國,它也已經搞了鮮奶標識。就是在中國,臺灣也已經率先搞了,臺灣的奶制品75%是靠進口的,當地的奶源是不足的,但是盡管奶源不足,它也明確要求如果做液態奶必須使用鮮奶,用本地產的鮮奶;香港特區自己基本沒有奶牛,但香港乳品消費不低,原來香港也是品牌繁多,搞了鮮奶標識后,大品牌站住了,小雜牌最后都退出了,市場就變得有秩序了。”由此可以看出,三元為自己今后的擴張已經打好了提前量。
強勢品牌跨行業進入
除了傳統品牌之外,中國乳業市場的新生力量成長也極為迅速。前段時間,繼鄂爾多斯進軍乳業與伊利結盟,雀巢并購云南蝶泉之后,果汁老大匯源集團也進軍奶業,匯源聲稱已出巨資在東北、內蒙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形成了匯源的奶源基地。2001年,“飼料大王”新希望集團攜巨資進軍乳業后,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在杭州、青島、長春、重慶、昆明等地將天友、華西、苗苗、白帝、天香、蝶泉等11家乳品企業悉數入懷。
據初步統計,通過一年的合縱連橫,全國1500多家乳品企業中有60多家被吃掉,而上個世紀進入中國并在乳品行業攻勢凌厲的雀巢、達能、帕瑪拉特、卡夫等國際知名乳品企業卻以減少參股比例、委托經營等方式悄然退居“二線”。粗略統計,僅伊利擴股、光明上市、新希望投資乳業,摩根士丹利、鼎暉、英聯等國際財團參股蒙牛,匯源、維維紛紛亮出資本牌,有近百億元資金進入乳品產業。
洋品牌介入國內市場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業品牌全都進入中國市場?國際乳業巨頭中已有4家在中國建廠。而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三資”乳業的產值已占到中國乳業產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利稅總額占40%以上。北京乳品研究專家陳瑜說,外資進入中國已不再是象征性進入,而是瞄準更實際的目標下手,而牛奶業在中國是一個朝陽行業,所以外資的入侵已不可擋。
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乳業巨頭都已經在中國排兵布陣,并且中資外資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澳大利亞士佳乳業集團北京代表處的李書林認為,盡管外資乳業并沒有太多的參與國內乳業并購戰,這些躲在國內乳業背后的外資乳業品牌,他們是在等待機會,再發動腥風血雨的資本戰。
據悉?跨國公司如瑞士雀巢、日本森永、意大利帕瑪拉特等?都先后在黑龍江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和生產基地?通過合資、收購、租賃、委托加工等形式?間接控制當地奶源。外資借助資本實力?以收購兼并的方式?可能在更高層面上占據中國的乳業資源;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關稅的下調?眾多的國外乳品企業還將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特別表現在固態奶方面。
中國的乳品企業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只有爭取繼續做大做強,盡可能地搶占先機,才能處于市場有利地位。
市場繁榮下的問題
中國的乳品行業還從未像今天這樣繁榮過,但專家提醒,高速發展往往會遇到泡沫陷阱,專業人才、奶源基地、消費群體等要素是否足以支撐乳品行業的急劇膨脹?如果過于冒進的話,很可能會重蹈VCD產業的覆轍。
記者從中國奶業協會了解到,目前我國多數乳品企業還在不同程度地受到缺奶困擾,有的因奶源不足,生產線開工率長期在60%—70%之間徘徊。為了扎穩根基,國內各乳業集團不惜重金,伊利集團每年投入基地建設的資金不少于2億元,蒙牛乳業每年也將其銷售收入的近10%用在了基地建設上。
另外,頻頻炒作品牌和概念也是我國乳業令人憂慮的問題。品牌經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如今有的乳品企業重視品牌廣告,忽視產品環節,出現了廣告做得很火的乳品卻在市場上買不到的奇怪現象。從前一階段“無抗奶”事件到“還原奶”事件,都反映出了中國乳業市場的浮躁。 劉春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