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農業與“三農”問題
發布時間:2003-08-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三高”農業即高產、高質、高效的農業,而“三農”問題是指農村、農民和農業的問題。農村是改革最早的地方,但不是最早的開放地方,中國的改革由農村而到城市,最終在城市里取得較大的成功,農村的改革給農村帶來了一段時期的活力,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期那段時間,農村的改革給農民帶來了高效,也即有了高產,可就是沒有高質,“三高”農業只有“兩高”,正是沒有高質,才引發今天的“三農”問題,沒有高質的農產品競爭不過進口的農產口,導致本土的農產口價格跌到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價。今天的人們懂得食用放心的食物,寧愿出高價也要食用放心的食物,正是是如此,有質量保證的進口農產品在中國大有市場,進入超市,商場買出個好價錢,而標有中國產的標志的則是價格低廉的,或擺在街邊上。本土的農產品競爭不過進口的,自然而然慢慢在中國農業走向一種衰落,從而引發農村、農民和農業的問題,“三農”問題固然是有制度不合理原因和中央前段時間不重視農業的原因,但也有農村本身的問題。怎樣解決“三農”問題不光是從制度上,或上級重視中入手,還應從農村本身入手,兩面一齊擠吧。把農村自身的不足改過來,生產高產高效高質的農業,用經濟學來回答那只有有質量的才能競爭生存。
在廣東省西南部的高州市是廣東省水果生產重市,號稱“水果第一市”。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里的荔枝、龍眼都可以買出個好價錢,現今有時每斤低于1元以下,這是什么原因,固有不能儲存太久的原因,大多卻因為含農藥超標,不能有高質的產品。現今那里的農業特產稅也免了,可問題依舊,價格也上不去,農民的收入更沒增加到,人們不得不出外到珠三角地區打工,農村的勞動力及成本投入也就更少了,從而引發下一年的收成不好,收成不好,投入的勞動力及成本也就更少了,一步步惡化循環。
我認為研究“三農”問題不應只從主觀上去研究,還應下到農村了解真正的情況,道聽途說總會出現不全或差錯的,只有了解農村才能為農村的“三農”問題提出好建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