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發布時間:2003-10-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萍歼M步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解決“三農”問題,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技經濟一體化、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的今天,科技興農顯得更加重要。
如何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農業發展經驗證明,每次重大的科技進步和科技發明,都給農業帶來巨大的發展,以生物技術為代表的農業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通過基因的轉移和重組等生物工程技術,已經培育出了一批超級稻、專用小麥、優質專用玉米、抗蟲棉等轉基因優良作物新品種,有些已經并在農業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轉基因抗蟲棉的培育成功與推廣應用,顯示出了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上應用的巨大發展潛力。目前,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已打破了美國的“壟斷”局面,種植面積已超過了二分之一,增長勢頭強勁。抗蟲棉的推廣應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鈴蟲的危害,可減少使用殺蟲劑約61%,減少了農藥污染,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同時也降低了勞動成本。
經過幾代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國農業科技事業發展迅速,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體系,為全國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保障。為進一步加強我國農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為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今后應加強科技攻關,重點開展高產育種、品質育種、抗病育種研究,培育反季節蔬菜、能源植物及生產藥物的動物專門化品種,解決農業生產中科技含量低、產品質量差、經濟效益不明顯的問題。
二、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提高生產者的科技素質
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產品質量差的根本原因,是沒能把必要的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在我國,科學研究與生產應用脫節的問題由來已久。據統計,近十年來,我國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已有25000多項,但大多數并沒有很好地應用到生產中去,造成了科技資源的浪費。在農業生產中,科學技術能否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關鍵在于農業生產者對科學技術掌握的程度。將成熟適用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是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首先應選擇一批對農業生產意義重大、市場前景好的技術成果,進行重點推廣應用,如:優良新品種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配方施肥、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以及農副產品的貯藏、保鮮、運輸、加工等。
其次,要提高農村科技普及水平和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農業勞動者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質,是農業科學技術普及程度的具體表現。建立起科研與推廣一體化的農業科技發展體系,穩定一支科技推廣人才隊伍,建立健全相應的農業科技推廣的規章制度,為科技推廣與普及提供必要的條件。
中國農科院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的普及,借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的東風,通過舉辦十次重大科技普及活動,篩選并推廣包括農作物良種、畜禽品種、高效飼養及栽培技術等十大近年取得的綜合技術以及100項單項科技成果,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此外,中國農科院還積極申請國家各部門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在提高項目科技含量的同時,增加資金的投入。在項目的帶動下,已有一批科技成果得到了有效的轉化,并逐步實現了產業化。雜交水稻、“中蔬”牌系列蔬菜品種、雙低油菜新品種、節水灌溉技術、畜禽疫苗、農業科技信息技術等多項成果與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有的已成為科技形支柱產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調整生產結構,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化農業的根本標志,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經之路,也是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對農業生產實行農、工、貿一條龍經營。
農業產業化是一種組織結構的創新,通過統一生產與經營,把生產、加工、銷售緊密結合起來。農業產業化可以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形成規模經營,有利于現代科技的普及與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產業化將使農業生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從而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根本改變,在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前提下,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經濟收入。農業產業化還能把二、三產業結合起來,改變傳統農業的單一狀況,使產業鏈向前延伸,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在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進行技術改進和技術創新,形成研究、推廣與生產的良性循環,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通過國家產業化項目的支持,已經使該所培育的抗蟲棉品種迅速走向市場,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農”問題的本質就是農業與農村的經濟效益問題,農民的增收問題。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是實現十六大提出的戰略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
文章來源于:農民日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