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呈現出四大特點
發布時間:2003-10-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農業產業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山東等地率先興起后,經過幾年的實踐,在全國迅速推開。到2002年底,一個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為核心,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為骨干,數萬個小型龍頭企業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航母群已現雛形。
日益崛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正在逐步扭轉過去那種農業大縣、財政窮縣、工業小縣的局面,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生長點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財政扶持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安排3429萬元,并計劃再拿出5000萬元用于生豬、優質肉羊和高產奶牛種畜繁育、大米等行業產業化項目的招商和貼息。像四川一樣,各地積極投入,將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與壯大縣域經濟、推進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進縣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全面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縣域經濟的發展。2002年黑龍江省龍頭企業上繳稅金12.5億元,該省雙城市雀巢公司去年上繳稅金2.26億元,占該市財政收入的58%,支付奶資5.7億元,戶均收入1.67萬元。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源源不斷的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開始涌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以產業化為載體,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涌向龍頭企業,有效地解決農村資金不足問題,加速培育了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而且將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生產與產前、產后各關聯環節納入到統一的經營體內,形成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降低了單純經營農業所面臨的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加速了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進入加工和投放市場的速度。以江蘇省為例,去年財政投入11億元,金融機構貸款112億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8億元,城鄉法人投資34億元,個人投資75.6億元,引入外資11億美元,后三項投資占全省農業產業化總投入的60%以上。
充分利用區域資源,東、中、西部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逐漸形成
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實施后,各地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區集中。其中,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郊區龍頭企業繼續發展壯大。中部地區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產業化經營發展提速,帶動了糧油主產區的優質、專用農產品產業帶建設。河南省以高品質和精深加工為特色的“小麥產業帶經濟”,帶動了全省2170萬畝優質小麥的種植。西部地區以特色龍頭企業帶動特色農業,培育西部優勢產業帶。如蜚聲塞外的內蒙古奶牛產業帶,新疆“一紅一白”(棉花、西紅柿)產業帶,都是靠當地的大型龍頭企業帶動而發展壯大的。
因地制宜,大膽探索,農業產業化龍頭帶動功能不斷增強,經營機制不斷創新
各地積極探索利益聯結機制,增強帶動農戶的能力,亮點頻顯。青島九聯集團通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與農戶共同興辦飼養小區,形成了企業建小區、小區帶農戶的新模式。山東、上海、北京、海南等地積極指導龍頭企業和農民成立一些專業行業協會,發揮其在規范經營行為、價格協調、調節利益糾紛等方面的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目前,浙江省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已發展到2667個。訂單農業也繼續發展,2002年全國種植業“訂單”面積達3.27億畝,近一半左右是由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的。各地還積極探索其他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如莊園型農業企業,通過集聚工商資本,發展名特優農產品的開發,發展觀光、旅游,目前湖北省已建成各類農業莊園500多家。
作者:寧啟文
—— 原載《農民日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