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農受挫說明什么?
發布時間:2003-11-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新疆奇臺縣阿魏菇生產已粗具規模,去年經濟效益十分客觀。但由于生產與經營方式落后——種植技術相互封閉、產銷各自為戰,市場信息不暢,面對今年的市場變化,菇農損失慘重
不久前,我們來到新疆奇臺縣碧流河鄉塘坊門村,在一處丘陵腳下,村民韓雄用來栽培阿魏菇的6個山洞,冷冰冰地立在那兒,與去年的紅火場面相比形成鮮明的反差。
昨日紅火今已逝
去年,韓雄發明了利用山洞栽培反季節阿魏菇的技術,效益十分可觀,經縣上的大力推廣和新聞媒體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福建仙游縣金貴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派人來奇臺考察之后,投資200萬元在奇臺成立了仙奇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在縣城、半截溝鎮和七戶鄉,建立了一個制種中心和兩個阿魏菇生產基地,達到年產鮮菇近30 萬公斤的能力。縣上為支持該公司發展,使其成為當地菌草業的龍頭企業,一方面協調解決土地、廠房問題,一方面抽調縣科協主席于俊華參與公司的全部運作,并負責全縣菌草業的發展工作。
在這種大環境下,奇臺縣的阿魏菇栽培由去年的兩家,到今年春天迅速發展到了19家,全年栽培達到210 萬袋,年產鮮菇能力由去年的不足1萬公斤,猛增到了40多萬公斤,其規模居全疆第三位。
今年,菇農們總計投資510多萬元,都憋足了勁想像韓雄去年那樣抱個大金娃娃,誰知,大金娃娃沒抱著,反而受到重大損失。
反季節阿魏菇的上市時間主要是4月中旬至10月之間,這個時間天氣熱,阿魏菇在一般地區無法生產,而奇臺的山上逆溫帶地區氣候涼爽,具有得天獨厚的阿魏菇生產優勢。去年,奇臺縣生產的阿魏菇大多通過空運銷售到了廣州、上海、南京等地,生意十分紅火,每公斤平均價格在35元左右,而今年卻不到10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只有7~8 元,并且中間商販的要求還十分苛刻。加上今年菌袋受污染損失多和商品率低,使菇農損失十分慘重。目前,阿魏菇價格雖然已經漲起來了,每公斤達到30多元,但菇農們又苦于手中貨少和所剩時間不多,后面的價格走勢即使看好,但已乏回天之力。
分散經營是主因
韓雄把今年的損失原因歸結為三:一是價格行情摸不準,二是非典影響,三是菌袋成本高,質量不過關。應該說,這種認識是對的。然而,通過調查了解,菇農們的損失還有著更深刻的原因。技術不過關、菌種來源混雜,變異性大,商品率低、信息不靈,市場難以把握、沒有穩定可靠的銷售網絡、生產者傳統的小農意識作祟等等。
但是,在這些背后隱藏著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分散經營。參與了仙奇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運作全過程的縣科協主席于俊華對此感觸頗深。他認為,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是一對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農民就必須聯合起來。這中間政府要起重要作用,要教育、引導和組織農民,打破壁壘,消除封鎖,讓技術、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共同的銷售網絡,把產業做大做強,共同應對大市場。
菇農呼喚大聯合
對于相互聯合和政府從中應起的一些作用,菇農們有著十分強烈的愿望。
韓雄說,我們最大的困難是不了解市場,希望政府能想辦法在農民與市場之間搭起橋梁。
長期從事農副產品經銷的萬樹祥,今年投入了7萬元種植阿魏菇,心里一直不踏實。他希望大家相互之間在種植技術上不要保守,加強交流與合作,形成一整套適合本地的規范科學的栽培技術。
搞了大半輩子食用菌研究的縣科委退休干部唐玉璽,在阿魏菇的種植技術上占有明顯優勢,他采用自己長期摸索發明的栽培技術和自制的菌種生產,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也很好。他今年投資近7萬元生產阿魏菇,同樣賠了5萬多元。他說,如今面對的是大市場,單槍匹馬闖天下不行,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御風險。他希望政府能在組織菇農聯合生產與銷售方面多做文章,也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在共同做大做強菌草業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痛定思痛,打破傳統的小農經濟思想束縛,建立自己的合作組織,現在已經成為奇臺菇農們的共識。不少人認為,菇農們聯合起來,可以解決技術不成熟的問題,通過取長補短、組織攻關,讓技術成熟起來;把握不準市場,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和銷售網絡,建立產地與市場的直接紐帶聯系。
奇臺菇農遭遇的挫折告訴我們,市場經濟是一門科學,農民致富不能靠碰運氣,靠單槍匹馬地瞎折騰。一個好的產業離開了政府的引導、組織和協調,不一定會有好的效果。當一個產業在一個地區形成之后,如何使其盡快與市場接軌,健康發展,這恐怕不僅僅是奇臺菇農們向政府提出的問題。(白焰;楊建光)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