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大王--張愛華
發布時間:2004-03-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結婚時,家里窮得連被子都沒有。但張愛華憑著勤勞的雙手和不肯言敗的精神,成了當地有名的“平菇大王”———肯吃苦,土里也刨金
每天凌晨,當人們還沉浸在夢鄉中的時候,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便開著三輪摩托車上了通往泰州蔬菜批發市場的公路,她就是罡楊鎮夏莊村有名的“平菇大王”張愛華。
張愛華是鹽城阜寧人。13年前,年僅20歲的張愛華,經人介紹嫁到罡楊。丈夫是個勤勞老實的瓦匠,公婆年歲都很大,家中一貧如洗,甚至結婚時被子和帳子也是跟鄰居借的。當時曾有親戚勸張愛華:“你年輕貌美,何必跟著他們一家受苦受累?”可張愛華說:“我們沒有錢,但有一雙手,我相信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為了賺錢,張愛華先后干過裁縫,打過小工,但賺的錢只能勉強養家糊口。后來,她了解到丈夫在南京打工時曾學過種植平菇,不久他們就建起了第一個平菇大棚。這個大棚搭建在荒田里,那里雜草叢生,蚊蟲聚集,大棚只有半人高,夏天大棚內的溫度高達50多攝氏度。夫妻倆每天都在棚內辛苦地勞動著。第一年,他們培育平菇就獲得了成功,凈賺了3000多元。第二年,他們又搭建了第二個大棚,準備擴大種植規模。正在這時,一次殺菌不徹底使上年賺的錢全賠了。這次打擊并沒有動搖張愛華的信心,反而讓她認識到,要想種植好平菇,光憑經驗是不行的,必須依靠科學。于是她和丈夫分頭拜師學藝,買來培育食用菌的書籍,邊學習邊實驗,逐步掌握了培育平菇的要點,很快他們又獲得了成功。
一年賺幾千塊錢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想把種菇規模做大做強,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鎮里的有關負責同志知道后,主動幫助,將平菇培育基地搬至交通更為便利的七組曬場上,并為他們擔保貸款一萬元。在鎮村的支持下,張愛華夫妻倆如魚得水,放開手腳大干,當年就在新基地建大棚5個,年產平菇1.5萬多公斤。
大棚增加了,產量提高了,張愛華也更加辛苦了。凌晨兩點多鐘就要起來摘平菇,然后再送往一個個批發市場。回家后還要安排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下午又要到棚里去治蟲、澆水。在這幾年,她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付出了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一天凌晨,外面飄著細雨,伸手不見五指。張愛華像往常一樣出發了。車子行駛至九龍路口時不小心撞到了一塊磚頭上,連人帶車全部翻倒,平菇撒了一地。她忍著劇痛從地上爬起來,手上碰掉了幾塊皮,鮮血直流。她趕緊將地上干凈的平菇撿起來,將車子扶起,可再發動摩托車時,卻發現車子的鏈條掉下來了,由于沒有帶工具,怎么也安裝不上去。與批發商們約定的時間快到了,做生意信譽最重要,她推著150多公斤的平菇趕到了批發市場。批發商們見此情景無不感動。
張愛華沒有小富即安,善于動腦的她發現春秋兩季的平菇銷路不好,而夏冬兩季平菇供不應求,于是她就打起了反季節種植的念頭。經過反復研究、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去年夏天,張愛華在種植平菇的基礎上,又開始培育金針菇,并已獲得了成功。如今,她的平菇大棚面積已達5畝,每年純收入3萬元以上。但小有成就的張愛華又有了更大的目標:她不僅要做罡楊的“平菇大王”,還要成為姜堰市、泰州市的“平菇大王”。
本報記者 錢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