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山東食用菌市場形勢分析
發布時間:2004-04-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刊訊 2004年,食用菌產業市場形勢樂觀,一方面今年的栽培面積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今年的市場價格預計仍然很理想,菇農可獲較高的經濟效益。其原因有三:一是食用菌產業是個朝陽產業,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膳食結構的改善,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食用菌產品的國內外消費市場十分廣闊;三是隨著近幾年來全國及省內食用菌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與生產同步發展的加工、貿易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的產業化升級;四是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政策、信息、資金等各方面予以傾斜,基地縣、基地鄉層出不窮,出現了各地爭創標準化出口食用菌生產基地的熱潮。
此外,從整體方面來講,食用菌產業有其獨特的產業優勢與特點,再加上我省的省情等,決定了該產業在我省會有更大發展。
一、山東省有豐富的食用菌生產與勞動力資源
據統計,山東省僅農作物秸稈每年就能出田4000多萬噸,除用于機械還田、腐熟還田、過腹還田、秸稈氣化和工業原料外,每年仍有2000多萬噸以粗纖維的形式存在,實踐證明,用秸稈栽培食用菌是最合理最有效的途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能的轉換增加產品輸出。我省人多地少,農村有大量剩余勞動力,僅西部和南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有150多萬,發展食用菌有著豐富的生產和勞動力資源。
二、食用菌產業是高效生態農業的典范
食用菌生產主要是利用麥秸、稻草、玉米芯等農作物秸稈在農閑季節進行,大棚建設可充分利用村前屋后的廢棄地,可大可小,可簡可繁,不拘一格,具有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效益高、靈活性大的行業優勢和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的生態優勢。如每年發展雙孢菇棚1萬個,每棚實用面積為200平方米,就能使1萬個家庭脫貧致富,可消耗廢棄秸稈一億多公斤,解決2萬余人的勞動就業問題,總產值可達7千萬元人民幣,而且生產完雙孢菇后的廢料還田后,可節省復合肥1500余噸,使每公斤秸稈增值10倍以上。食用菌菌絲體在纖維酶的協同下,將農作物秸稈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順利地分解成葡萄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最能起到降解作用,并將碳源轉化成碳水化合物,氮源轉化成氨基酸,使有機物進入食物鏈,進入新的生物循環。分解后的廢料施入大田后,可大大提高地力肥力,增加土壤腐殖質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結構,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同時,這些廢棄的培養料因含有大量蘑菇菌絲體,散發著濃郁的蘑菇香味,營養豐富,經處理后可作為畜禽的飼料添加劑,還可用來培養甲烷細菌產生沼氣,用來養殖蚯蚓,蚯蚓又可作為家禽的飼料,魚、蝦的餌料,家禽的糞便又可栽培食用菌,進入了新的生物循環,這樣,有了食用菌這一環節,便形成了一個多物種共生、多層次搭配、多環節相扣、多梯級循環、多層次增值、多效益統一的物質和能量體系,構成食物鏈和生態鏈的良性循環,促進生態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為多年來國家關注的秸稈利用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三、入世給山東省食用菌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我國加入WTO后,食用菌這種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為特點,以科技含量高、資源利用率高、投入產出比高、商品率高、加工增值高、綜合效益高為優勢的產業發展騰出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的食用菌產品以質優價低,產量大的優勢,正在不斷更多地走向世界。
四、食用菌產品的國內外市場日益活躍
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多藥效、風味獨特、口感滑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保健食品,生產過程幾乎不需噴藥施肥,是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典范,并被國際營養學家推薦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及膳食結構的改善,國際市場上食用菌及其加工品的交易日趨活躍,我國食用菌產品的出口量也逐年上升。在國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逐步向營養、抗病、保健、無公害方向發展,食用菌及其加工產品正是滿足了人們的這種愿望而倍受青睞,國內消費量每年以10%的速度持續上升,“吃蘑菇”的習慣得以持續普及,在一個具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內,其市場潛力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山東省農業廳種植業專家咨詢組龐茂旺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