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4-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淮南日報3月30日訊 3月24日,安徽省淮南市科協在潘集區平圩鎮張崗村召開了全市食用菌協會工作現場會,與會人員參觀了張崗村食用菌生產基地,并就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及協會工作進行了相互交流,記者應邀參加了會議。
提起平圩鎮張崗村,人們自然就想到了金針菇。張崗村的金針菇生產通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張崗村金針菇生產帶動下,潘集區食用菌生產規模日益壯大。特別是2002年潘集區食用菌協會成立以來,會員覆蓋全區11個鄉鎮、街道,種植品種由原來的金針菇、平菇增加到銀耳、黑木耳、雙孢菇、雞腿菇、鮑菇等10多個品種,而且有幾個新品種已形成相當規模。就主導產品金針菇而言,由2002年的1200萬袋上升到2004年的2000多萬袋,實現市場交易額近4000萬元。僅食用菌生產一項,會員戶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比全區人均純收入增長了98%。
“協會的成立,使原來‘各自為政’的菇農聯系到一起開始向‘集團軍作戰’轉變,菇農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明顯增強?!迸思瘏^食用菌協會理事長張傳鋒告訴記者,隨著食用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養菇會員們以協會的名義外找市場,先后與上海、廣州、深圳等10幾個大中城市的商家和經紀人建立了業務關系。協會組建了一支自己的營銷隊伍,在產菇高峰期間每天有近百輛汽車把鮮菇直接送到各大城市農貿批發市場,有時還從合肥機場空運到南方城市去,解除了以往家家戶戶完全依靠外地老板上門拿貨而自己沒有銷售渠道的被動局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食用菌協會的成立不僅增強了菇農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解決了種植戶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銷售等難題,而且協會還以會員單位為依托,積極申報了平圩鎮食用菌無公害生產基地和金針菇無公害農產品,并且通過了國家認證,把食用菌生產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檔次,形成了統一品牌,為走向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基礎。
據潘集區科技局局長陶全懷介紹,目前潘集區已建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68個,養雞的、養鴨的、還有別具特色的小板凳協會等,協會中被確定為致富能手的有380人。各協會的成立,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業進步,農民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像食用菌協會,上接市場、下聯農戶,已真正成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中的王牌“集團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市成立的各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已涉及到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但像潘集區食用菌協會這樣已成為王牌“集團軍”的還不多。由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是農民自愿組織起來的,選出的管理人員大部分專業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有限,民主意識不強。特別是大多數農技協會主要分布在鄉村,交通不暢,信息閉塞,不利于科學技術的普及推廣和市場商機的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技協會的發展壯大。
針對這一狀況,市科協副主席李從玉表示,市科協今后將以農技協為依托,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努力把更多的農技協打造成為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戰無不勝的王牌“集團軍”。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