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4-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廣饒訊 近日,在廣饒縣大王鎮開元良種奶牛繁育場內,筆者發現,牛糞、牛尿、污水等并沒有直接拉到地里造肥,而是用作原料生產沼氣,并配套燃汽發電機組、燃汽鍋爐,利用沼氣發電、燒鍋爐,沼液用來澆地,沼渣制造有機肥料,發展綠色蔬菜,整個就是一套完整的“牛—沼—菜”的生態鏈。結果是減少了環境污染,增加了農民收入,可謂是“一舉多得”。這就是廣饒縣倡導追求綠色GDP所帶來的喜人變化。
幾年來,廣饒縣依據現有的農業資源優勢,定下了發展綠色農業的基調,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該縣已培育出了黃河口鱉、凱銀特菜等一批響當當的品牌,其中,7種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權,6種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F在,玉米秸、麥秸等都成了奶、肉牛的主食,該縣用青貯玉米秸作為飼料,用牛糞作原料生產沼氣。去年,全縣青貯玉米秸稈15.14萬噸,建沼氣池5030個。另外,用牛馬糞、棉籽皮、玉米芯、麥秸等作原料,發展食用菌種植。目前,全縣有食用菌棚1.25萬個,食用菌年產2.5萬噸。
如今,在廣饒縣,這樣的循環經濟模式已不算什么新鮮事,工業中推行的“車間—廢棄物—車間”的模式,也是低消耗、高利用的成功范例。華泰集團在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運到凱銀集團的有機肥料廠,經過技術處理,就成了種植蔬菜、花卉、果樹等的高效有機肥料。不僅減少了污染,而且變廢為寶。凱銀集團的有機肥料廠每年消化造紙廢棄物近6萬立方,年生產有機肥5萬噸左右,實現了資源使用率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