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7-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浙江省開化縣位于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地帶, 縣域面積223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90%以上,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9.1%,有林地面積259.5萬畝,林木蓄積量546.8 萬立方米,是全國156個林業重點縣和浙江省十個重點林業縣之一。 由于地處北亞熱帶南緣,該縣冬季低溫期長,溫差大,空氣濕度小,有長達4個月的冬季氣候和4個月的春秋氣候,年溫差達10.5℃,日溫差最高可達20℃以上,加之空氣濕度小,環境天然無污染,發展信、藥用菌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據《開化縣志》記載,該縣生產香菇、黑木耳等產品歷史悠久,民國 18 年(1929年),開化香菇即在西湖國際博覽會上獲一等獎,民國21年(1932年)年出口量達600余擔。但由于受到市場、 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開化食用菌產業發展一直都處于自發狀態,生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經濟效益不高。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1990年以后,開化縣委、縣政府把食用菌開發作為山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采取切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食用菌產業發展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到1998年,全縣有176個行政村、3300 余農戶參與食用菌生產經營,生產規模達到了2600余萬袋,其中袋料食用菌1922. 69萬袋,段木黑木耳生產1萬立方米(折700萬袋),食用菌生產產值達5398萬元,菇農獲利2482.79萬元,戶均獲利8000 元。全縣出現了4個生產規模超百萬袋的專業村,1500 多戶種養規模超萬袋的專業戶。今年,食用菌生產勢頭更好,全縣段木黑木耳可達2萬立方米,袋料食用菌可達 2000 萬袋, 總量超過3000萬袋,預計產值超過7000萬元。開化菇農也從此跨出山門走向全國,上海、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貴州、陜西、云南、四川、重慶、遼寧等12個省市的40多個大中城市都有開化菇農民足跡。開化縣成為浙江省最大的袋料金針菇、黑木耳生產基地縣,主要產品同時獲得了浙江省農產品博覽會金、銀獎項。成功的實踐在于創新
開化食用菌產業之所以能得以較快發展,一條最重要的原因是縣委、縣政府針對傳統食用菌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在五個方面實現了較大創新。
1、政策創新。開化縣委、 縣政府把食用菌作為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的重點項目,每年專門召開食用菌生產大會,廣泛開展宣傳動員營造聲勢,明確年度發展計劃任務,推進工作落實。該項工作同時列入鄉鎮和有關部門工作考核內容,分年度進行考核,獎優罰劣。對農戶發展食用菌生產,出臺了相應的扶持鼓勵政策,引導向規?;咝Щa發展。對萬袋以上大戶,每袋給予0.30元的專項貸款,幫助解決成本資金不足的矛盾,每年都要發放專項貸款800萬元以上。 縣里同時籌資建立食用菌開發風險基金,提高菇農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對開發中損失較大的菇農給予一定的補助。城關、中村、封家等食用菌生產重點鄉鎮也因地制宜地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中村鄉不僅把食用菌開發列入鄉村干部工作考核內容,還要求鄉干部每人拿出1000元以上資金與種菇戶合作開發;對鄉村干部帶領菇農外出種菇的,外出期間視同出勤,職務不變,各項待遇不變,菇農取得良好效益的,還相應給予獎勵。
2、技術創新。食用菌生產科技含量較高, 開化縣組織一批農業技術人員,結合食用菌生產實踐,開展一系列技術攻關活動,取得了食用菌生產技術上的三個突破,為確保食用菌產業穩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一是實現了金針菇生產從室內栽培到室外栽培的突破。農戶發展食用菌生產,原來都要在室內栽培,對環境要求較高,室外大田種養技術開發成功后,使大批冬閑田得到利用,食用菌生產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外出種菇戶,節約了一大筆房屋租金。二是實現了新品種開發推廣上的突破。圍繞“主導產品少品種大規模推廣,新品種開發多品種小規模擴張”的思路,從1993年開始全縣逐步推廣了F21白色金針菇,不僅更受消費者青睞,而且每斤鮮菇市場價格上升了0.5元; 段木黑木耳全部推廣適宜出口的大葉型木耳,為開拓國外市場創造了條件。真姬菇、高溫蘑菇、雞腿菇等新品種開發逐漸起步,三是在原料配方上實現突破。開化食用菌生產,歷來以闊葉林及段木為主原料,不利于節約資源、生態環境保護。該縣及時組織力量研制開發以玉米芯渣、鋸木屑等加工廢料為替代原料的生產技術,不僅每袋原料成本下降了0.05元,出菇保持良好,而且使木材加工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節約了有限的資源。
3、市場創新。長期以來, 開化縣菇農局限在本縣區域發展生產,由于單一縣域市場空間有限,出現了賣菇難的現象,大批食用菌產出后無人問津。1990年,縣委、縣政府及時總結了個別菇農外出種菇、取得較好效益的成功經驗,通過加強專業販銷隊伍建設,評選十大“販銷狀元”等形式,及時向全縣菇農推廣,引導菇農走出山門,開拓大中城市新市場,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全縣外出種菇菇農人數呈直線上升之勢。到1998年,全縣已有近2000多戶種菇大戶外出,全縣70% 以上的食用菌(2000萬袋)被運出縣外現場采賣,涉及全國10多個省市40多個大中城市。這些菇農有的在當地菜市場租用攤位進行批發銷售,有的通過當地經紀人轉手批發,不僅解決了新菇銷售難題,而且豐富了當地菜籃子工程,受到了當地居民的贊譽。
4、品牌創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開化縣委、 縣政府在致力于擴大總量,鼓勵菇農外出闖市場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提出實施食用菌名牌戰略,以品牌的提升,增強市場競爭力。長期以來,食用菌只是籠統地稱香菇、木耳、金針菇,而沒有一個屬于開化的品牌。為了適應品牌創新需要,推進食用菌名牌戰略實施,近年來,開化縣委、縣政府積極組織力量進行食用菌商標注冊,目前,“開順”牌開化黑木耳已在國家工商局注冊,香菇、金針菇等品牌正在申報注冊之中。有了品牌不一定能成為名牌,品牌到名牌實際是品牌不斷提升的結果。在食用菌品牌提升過程中,開化主要抓住三個方面。一是制訂《開化黑木耳系列標準》,嚴把品牌質量關。今年6月, 《開化黑木耳系列標準》已通過浙江省技術監督局組織的專家審定,成為全省第一個黑木耳系列地方標準?!堕_化黑木耳系列標準》的出臺,對保證品牌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二是改進包裝,樹立品牌良好形象。好貨也要俏打扮。近年來,開化食用菌的包裝從無到有,而且逐年改進,逐步與全國大市場接軌。三是加強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在食用菌品牌宣傳上,一方面通過各種媒介廣泛介紹開化食用菌產品、介紹開化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和外出闖市場的廣大菇農,把開化食用菌推向全國,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國際、國內的各類大型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把開化的食用菌放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里比一比、試一試,比響開化食用菌品牌,比出開化食用菌知名度。
5、服務創新。為加強食用菌生產服務工作, 開化縣委、縣政府確定以縣農科所(縣食用菌開發總公司)為食用菌開發龍頭企業,依托龍頭帶動,推進食用菌產業較快發展。對龍頭企業發展,縣委、縣政府一方面通過資產重組,壯大規模實力,另一方面制定落實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大扶持。目前,該龍頭企業的服務范圍包括宣傳發動、提供菌種、技術指導等食用菌生產全過程。在菌料供應上,該龍頭在幾個重點基地鄉鎮開設供應點,就近向菇農提供;在菌種服務上,雙方簽訂協議,對因菌種質量問題影響生產的,由該公司負責賠償。在技術服務上,開設技術服務專線,并結合菇農外出種菇特點,分區域派出技術人員開展巡回跟蹤服務,現場指導。在信息服務上,通過派人外出市場調研、對各地菇農經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等多種形式,及時搜集、整理各地市場信息,向菇農提供,進一步增強菇農外出開拓市場的針對性、有效性。
跨越千年再展宏圖
千年新跨越,神州滿目春。值此新世紀到來之際,勤勞、樸實的開化人民又著手描繪了食用菌產業發展新藍圖。開化縣委、縣政府圍繞加速山區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把食用菌產業階段性發展目標納入“十五”規劃發展。根據規劃,即到2002年開化食用菌發展目標是:全縣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5000萬袋以上。實現產值1億元以上;培養100萬袋以上專業村20個以上,50萬袋以上重點村50個以上;參與食用菌開發農戶占全縣農村總戶數10%以上,超過1萬戶。圍繞實現這一目標,開化縣委、縣政府決定以深化實施食用菌名牌戰略為突口,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發展速度,實現食用菌生產發展質的飛躍,達到生產規?;⑵贩N多樣化、市場多元化、效益最優化四個目標。進一步開闊眼界,著眼于廣闊的市場,立足全球多樣化、優質化的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引進推廣適合多層次需求的新品種、新項目、積極開拓占領國際市場,把開化建成浙江省乃至全國食用菌出口基地縣。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