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7-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記鹽津縣普洱鎮帶領百姓致富的小學教師王萬武
看到家鄉百姓貧窮的窘境,他心痛不已,于是,作為小學教師的他,毅然傾其所有,辦起了新特蔬菜示范園,義務為孩子和鄉親們上起了實用科技課。他就是鹽津縣普洱鎮優秀共產黨員王萬武。如今,他已帶動農民種植蔬菜2010畝,受益農戶1510戶,農民種菜收入可達300多萬元。
王萬武原是柿子中學教師,1991年因工作需要調到興隆鄉較為偏僻的鳳凰村曾王二小學任教。工作之余,他經常進行家訪調查,看到家鄉的老百姓依靠傳統的種植方式進行耕作,盡管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仍然過著清苦的日子,甚至連子女入學的學雜費也交不起時,難過的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夠幫助鄉親們找到一條致富的路子。
說干就干,他自己掏錢買種子,種植了巨峰葡萄1000株,因缺乏種植技術,成活率極低,一年后所剩無幾。他聽說養土元能致富,放假期間,到天津制藥廠買了1公斤土元卵。滿心歡喜的他回家后馬上用木板釘成廂,把土元卵放在廂里。半個月后,土元卵孵化了。可是一個月后,小土元一天比一天少,因為氣候不適應,兩個月后全死了。兩次失敗并沒摧毀王萬武的信心和決心。
199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農村百事通》上獲取了一個供種信息:花葉西葫蘆一葉一瓜,從播種到成熟只需四五十天,是春季最早上市的蔬菜,且種子便宜。不甘失敗的王萬武便通過郵局匯款買了兩包種子。他按照栽培技術要求嚴格浸種、催芽、育苗。40天后,西葫蘆開花結果了。開花后的第一個瓜7天后就長到了七兩左右。不少五六十歲的老人看到后,十分驚奇,他們活了幾十年,從沒見過這種不長藤的南瓜呢!一些路過的行人看到了也很喜歡,還親手摸一摸。王萬武種出了“稀奇瓜”的消息傳開了,大家紛紛前來觀看,并要求王萬武來年為他們帶些種子。第二年,王萬武為鄉親買來種子,指導他們種植的西葫蘆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還實現了每畝產值6400元的好成績。從此,王萬武更堅定了科學種植蔬菜,帶動農民致富的決心。
對于政教專業的王萬武來說,農業方面的專用名詞一竅不通。為了種植蔬菜,他開始自費訂閱《農村百事通》《農家致富顧問》《中國蔬菜》等農業科技書刊,邊學習邊實踐。在接下來的4年里,他先后摸索種植大棚辣椒、番茄、南瓜等,但都失敗了。可王萬武并不死心,他的妻子也用工資作為抵押,貸款來支持他。
在此后的日子里,王萬武更加刻苦。工作之余,他就蹲在地里搞科研,不論刮風下雨都從不間斷。終于,憑著不懈的努力,他攻克了很多難關,并研究出了“大棚床式蒸氣育苗技術”、“家庭式栽培荷花食用菌技術”、“南瓜高密度降蔓式栽培技術”,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并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聘為“研究院學術委員特約研究員”。
為了讓更多的農民掌握種植蔬菜的技術,走上致富路,1995年,王萬武開始在縣里傳授種植技術。他所在的興隆小學還承包了16畝土地作為學習勞動技術示范基地,專門用來讓王萬武教學生培土、育苗、管理。那一年,示范基地被省教委評為“勞動教育先進單位”。
2003年,王萬武從興隆中心校調到普洱鎮中心校工作。在任教的同時,他還負責在普洱鎮燈草片區開發大棚蔬菜。通過兩年的實踐,大棚蔬菜獲得成功,帶動了燈草90%的村民種植蔬菜。此外,他還承擔了普洱鎮成人技術文化學校的科學技術培訓工作,兩年培訓人員2000多人(次),使不少農民走上了致富路--燈草村村民、殘疾人劉代銀積極參加成人文化技術培訓,種植一畝蔬菜年收入3500元;大田村民小組村民陽天星種植一畝蔬菜年收入4575元。
王萬武不僅在普洱發展蔬菜,還在其他鄉(鎮)發展蔬菜,他的示范園也從一個發展到四個,并覆蓋了鹽津縣濕熱河谷氣候及冷涼高山氣候的地區,其示范作用輻射了全縣,王萬武也因此成了縣里的“紅人”--縣委組織部、縣婦聯、縣教育局、縣委黨校等單位先后請他到扶貧點講課、做實驗;近期,他又應柿子、中和、串絲、落雁等鄉(鎮)黨委、政府的邀請,幫助農民發展起了大棚及反季節蔬菜180多畝,帶動農民科技種菜。如今,柿子鄉水銀村村民黃連坤種植黃瓜1畝,收入4500元;村民李關前種植西葫蘆2畝,收入6600元。此外,王萬武與落雁鄉保隆村三個村民小組61戶村民簽訂訂單種植蔬菜110畝,讓他們吃上了定心丸,大大提高了他們種菜的積極性,劈開了農民致富路上的重重荊棘。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