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8-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是河南夏邑縣一項新興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在產業不斷壯大的同時,他們合理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并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以往每年修剪的果樹廢枝條和大量的作物秸稈,不是被燒火做飯,就是在田間直接焚燒,付之一炬,既污染了環境,又造成資源浪費。如今,這些東西在夏邑縣卻成了“香餑餑”,該縣農民用果樹枝條和作物秸稈大力發展食用菌生產、沼氣建設和秸稈還田,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年增收節支近4億元。
食用菌產業規模凸顯。果樹枝條、麥秸、棉子殼、玉米軸均是生產食用菌的優質原料。2000年,該縣依托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提出了大力發展食用菌生產的意見,把培育食用菌產業當做興縣富民富財政的“一號工程”來抓。至目前,全縣各類食用菌專業村達83個,專業戶4500戶,發展雙孢菇4500棚225萬平方米、香菇500萬袋、其它菇400萬袋,產量達5.85萬噸,產值達到1.9億元,實現出口3000噸,創外匯246萬美元。
沼氣建設蓬勃發展。近年來,該縣根據作物秸稈豐富且浪費嚴重的實際,強力推進了“沼氣工程”建設,引導農民用作物秸稈為原料生產沼氣,大力推廣“畜?沼?果(菜、糧、菌)”等“三位一體”生態農業建設模式,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縣里除對建池戶優先發放貸款外,各鄉鎮還根據自身實際給予200?700元的獎勵,并依托縣農業局成立了沼氣協會和技術服務公司,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在規劃、建池、安裝、使用、維修和沼氣綜合利用等方面無償提供技術及相關服務,促進了沼氣工程的迅速發展,呈現出“一氣”(沼氣)帶“三料”(燃料、肥料、飼料),促“五業”(農、林、牧、副、漁),創“三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良好局面。至目前,全縣已發展沼氣池6.5萬個,年推廣“豬?沼?果(菜、糧)”12.4萬畝、“豬?沼?菌”1.2萬平方米,沼氣浸種(施肥)4.5萬畝,發展養豬9萬頭,實現增收節支1.1億元。
秸稈肥田生機盎然。近年來,該縣把秸稈還田作為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重要舉措,開辟有機肥肥源,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或漚制后還田,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廣泛宣傳秸稈還田的重要意義,并采取典型示范、技術培訓、實地指導等方式,大力推廣麥秸麥糠覆蓋、玉米秸粉碎、高溫積肥等技術,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通過推廣秸稈還田,有效改變了土壤結構及吸水、保水、透氣、保溫等性狀和能力,養分結構趨于合理,地力可提高0.5-1個等級,作物產量可提高10%左右。目前,全縣秸稈還田面積達100萬畝,年增收節支8000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