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6-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精心選種培育: 讓大棚閑日不閑
該農戶告訴記者,他自2000年以來開始大棚種植冬種食用菌,收益非常好,覺得遺憾的就是夏季的品種少、導致大棚閑置。近年來,玉林市大力引導將食用菌產業打造成玉林市優勢產業,而在冬種食用菌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利用空閑的蘑菇大棚進行夏季食用菌新品種試驗示范,提高食用菌大棚利用率成為了廣大農戶的迫切需要。從市場需求來看,目前夏季食用菌栽培面積小、品種少,只有為數不多的平菇和草菇等,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從國內外發展來看,食用菌發達地區早幾年已進行常年化生產的研究和探索,并有加快發展的趨勢。
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的林霞所長告訴記者,培育夏季食用菌最大的技術難題在于克服高溫困難。如何讓食用菌能在出現30℃高溫的情況下順利成長收獲?2003年,該所的研究小組分別從福建、廣東、武漢等地引進了8個高溫食用菌新品種進行試驗,其中包括金福菇5個菌株、鮑魚菇2個菌株、大杯傘1個菌株。在試驗時他們發現大杯傘菌株栽培出菇產量不理想,鮑魚菇在7、8月溫度高于30℃不能正常出菇,不適合自然溫度下高溫月份栽培,而金福菇品種中的2個菌株比較理想。項目組從中選取了5個菌株中優良子實體多次進行組織分離馴化,最終獲得了比較優良的金福菇菌株。同時經過生理性能測定和菌株出菇性能比較試驗以及培養料配方篩選,篩選出優質高產的菌株和最佳培養料配方,做好菌種的生產準備工作,并于2004年進一步擴大面積栽培并重復出菇試驗。
艱難實地試驗: 蘑菇在夏日中綻放
他們于2004年4月開始試驗,天氣又成為一個新的攔路虎。在剛準備開始試驗期間,誰知天公不做美,斷斷續續下起了大雨,技術人員不能讓堆放在露天下的培養料被雨淋濕,只好當起了搬運工把它們搬到室內,等雨停了又把它們搬出去,要下雨時又都搬回來。栽培料共有100筐近2500公斤,但他們一趟又一趟不厭其煩地來回堆放、搬運著。到了出菇菌絲培養階段,他們每隔5天要定時定點觀測菌絲生長情況并做好記錄。而在菌絲長滿袋后進行全脫袋或半脫袋覆土時,技術人員們又遇到了新的難題,由于連降大雨,原來用于覆土的泥土在雨水沖洗下流失了一部分。他們只得又到附近的山坡上去挖來泥土,保證了試驗的順利進行。在試驗期間,技術員還必須做好溫度、濕度、出菇情況及產量等記錄。據林所長回憶,在出菇時正值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室外的溫度高達到30多攝氏度,大棚內的溫度比外面的更高,而且更加悶熱。技術員每天都要到每個大棚進行監測記錄,每次結束工作之后,他們身上幾乎都濕透了。
辛勤的汗水澆灌出鮮艷的花朵,經過試驗,新品種——金福菇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投入產出比達到1:3.4。另外,還有著賣相好、耐貯藏的特點。據了解,金福菇在10℃條件下,保鮮期可達1個月,不變色,不變味。該農戶告訴記者,他去年利用了原來閑置的蘑菇大棚栽培金福菇,輕輕松松就賺了三四萬元,因此今年和以后還會繼續種下去。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