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8-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云南省會澤縣大海鄉立足于海拔3000多米,很是適合種植珍稀低溫食用菌。僅綠蔭塘村80余戶村民就建成食用菌大棚90多個,每個大棚年獲利1.5萬元,每年純收入達130多萬元。
綠蔭塘村地處3150米的高海拔山區,歷來只能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低產出、低收入作物,農民生活十分困難。該村在各級黨委、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關心幫助下,根據“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要求,針對特殊的氣候條件,因地制宜,變冷涼劣勢為經濟優勢,于2003年與曲靖新意公司合作進行低溫食用菌種植試驗喜獲成功。經過市場分析調查,食用菌以美味可口,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可增進人體健康,防治疾病而著稱,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而杏鮑菇、白靈菇、金針菇等珍稀食用菌最適宜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區生長,每年5至10月,是生產反季節食用菌的黃金時期。由于人煙稀少,大海鄉的食用菌具有無污染、綠色環保、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優勢,倍受消費者青睞。此外,本地剩余勞動力相對較多,且由于得到了實惠,群眾種植食用菌積極性高。
為把低溫蘑菇產業做強做大,該鄉一是成立低溫蘑菇種植協會,與外地客商協議建菌包生產基地及簽訂生產訂單。二是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指導、培訓菇農種植技術,利用特殊的氣候條件大力發展反季蘑菇,力求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三是積極培養能人大戶,用他們的經驗、資金、行動帶動大批農戶發展低溫蘑菇種植。四是積極為菇農爭取各級扶持,加大小額信貸和其他扶貧資金的扶持力度,為菇農發展壯大低溫蘑菇種植提供資金保證。五是實行民主討論,做到“科學決策,運作規范,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在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大海村民的不懈努力下,綠蔭塘村已建成食用菌大棚90多個,并形成向周邊的二道平、魯納箐等村輻射種植的格局,全鄉待建、在建的大棚100個,投入小額信貸資金13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10.6萬元,整村推進資金19萬元。低溫蘑菇種植以白靈菇、杏鮑菇、金針菇、雞腿菇、大球蓋、猴頭菇6個品種為主。綠蔭塘村四組村民師金德一人建蓋了3個大棚,每個大棚占地50平方米,平均每天3個大棚至少可采菌130公斤,每公斤最低價格13元。每個大棚有菌包5000余個,扣除成本,每個菌包每年可凈賺1元,每個大棚可凈賺5000元。由于防治病蟲害的技術過硬,加之精心呵護,師金德管理的菌包僅有100多個報廢,出產率超過99%。師金德還負責對其它12個大棚低溫蘑菇種植的技術輔導,每月僅收取1000余元的輔導費。
低溫蘑菇種植使大海鄉村民乘上了致富快車。經過兩年來的發展,大海鄉的低溫蘑菇種植已初見成效,年收入156萬元,其中白靈菇30萬元,杏鮑菇67.2萬元,金針菇43.2萬元,雞腿菇9萬元,大球蓋1.84萬元,猴頭菇4.8萬元。扣除各項成本費,種菌戶人均年收入可達6800余元。村民張志民欣喜地說,“感謝黨委政府幫助我們找到了一條致富路。現在娃娃讀書的費用不愁了,每年還有點節余。”(責任編輯:紫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