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6-08-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據中國食品產業網報道,不少市民購買蘑菇總是“以貌取物”,喜歡挑選那些美白光滑的蘑菇,不過以后可要擦亮眼睛,別被它們的“美貌”吸引了。近日,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委托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專業部門抽檢了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方的百靈菇、雞腿菇等菇類95個樣本,結果發現部分菇類受到含有熒光劑的包裝紙、報紙不同程度污染,部分菇蓋表面及菌柄基部可見較強的熒光。昨天,記者走訪了廣州市部分農產品經營場所,發現市場上食用菇的包裝有所分別,有關部門也提醒消費者購買蘑菇要認清包裝標識。
食用蘑菇包裝五花八門
昨天下午,記者在長平路某家超市看到,金針菇、茶樹菇、袖珍菇、豬肚菇等食用菇放滿了貨架,但光顧的人不多。這里的食用菇包裝都差不多,大多是以長方形泡沫為底盤,外面用保鮮膜封緊,保鮮膜外面貼有產品名稱、公司名稱、地址以及超市名稱、產品有效期等,從表面看來,里面的食用菇沒有發現什么異樣,顏色正常,都很新鮮。在天山路一菜市場,記者發現這里的蘑菇大多是散莊的,沒有用什么包裝紙,只放在塑料籃子里。但個別菜攤也賣有包裝的蘑菇,其包裝的材料不是保鮮膜,而是一般的透明袋子。其中一家賣的茶樹菇外面也用透明袋裝好,里面竟然將報紙與其“貼身”接觸,茶樹菇也很臟,一些已經折斷了,封口僅用小繩子系緊。透明包裝袋表面印有“古山”茶樹菇、天然食品字樣(見圖),產品有效期、廠家名稱和產地卻“忘”了標明。
不要受蘑菇“白凈”外表“誘惑”
記者在市場發現,不少市民選購食用菌的時候以顏色來衡量品質。而對廣州、深圳等6個城市抽取的95個樣本進行檢驗的結果顯示,有40個樣本在紫外光照射下,發出不同程度的藍色熒光。其中,2個樣本的增白劑深入菌體半厘米,專家判斷,這是人為添加增白劑的結果。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科周科長提醒消費者,購買有包裝的物品時一定要看標識,如購買有包裝的食用菇,要看包裝上是否有食品名稱、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等,切勿受誘于白凈的外表。簡單的方法是用手指擦拭包裝紙表面看是否有熒光物質。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廣州市有關部門也接到相關文件,計劃將于近期對市場上的食用菇進行檢查。據了解,食用菌種植、加工、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都要注意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包裝材料,尤其在使用紙質包裝材料時要符合《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的要求,避免由于包裝材料的原因造成熒光增白劑對食用菌的間接污染。
增白劑很難用水清洗干凈
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熒光劑是一種可吸收光線或紫外線而反射藍白磷光的化學染料。醫學實驗發現,熒光物質可使細胞產生變異,如對熒光劑接觸過量,毒性積累在肝臟或其他器官,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菇類一經熒光增白劑污染,很難用水清洗干凈,應防止此類污染物危及健康。對于用非食品用的包裝材料包裝的水果,食用的時候最好削了皮再吃;有些人習慣吃飯前用紙擦筷子,其實這個習慣很不好,“很多劣質紙品里面可能都添加了熒光劑”。(責任編輯:紫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