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韓莊鄉位于河南縣湯陰縣城北2公里處,107國道縱穿而過,全鄉轄33個行政村,3.8萬人口,4.8萬畝耕地,水利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過去雖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有所建樹,但均因經濟效益低下,市場相對狹窄,終未能形成特色,成就規模,農民沒有得到多少實惠。
新時期如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韓莊鄉黨委政府把發展作為強鄉富民的第一要務,撲下身子做好群眾的參謀員、通訊員和服務員,他們經過對浙江及沿海一帶的多次考察,認為食用菌生產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且不誤農時,是一項非常適合農村發展的富民產業,特別是市場價值頗高的白色金針菇生產,大有文章可做。
1999年,該鄉針對多數農民不了解食用菌生產的現狀,一改行政命令的做法,在群眾基礎較好的大黃村,由鄉主要領導和村支部書記王忠魁各籌資5000元組建了鑫陽食用菌示范基地,興建種植大棚14棟,制種廠一家。當年,公司規范運作、穩定發展,產品供不應求,不僅收回了投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干部的示范帶動走出了創建“白色產業”的第一步。
為引導企業催生裂變,該鄉規定凡建成一棟標準食用菌日光溫室,鄉里負責解決2000元貼息貸款,并獎勵該農戶500元,每建成一座標準中棚,鄉里負責解決500元貼息貸款,并獎勵該農戶100元,要求土地、水利、電業等職能部門樹立“一切為了種植戶”的服務觀念,負責解決建棚事宜。全鄉群眾信心倍增,紛紛跑貸款、籌資金,形成了明爭暗賽、百舸爭流的喜人局面。過去的一年里,韓莊鄉食用菌生產有了長足的發展。
政府引導激勵,干部示范帶動
市場經濟條件下,引導農民致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需要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不斷探索工作方法。在發展食用菌過程中,鄉黨委、政府注重在“引進”上下功夫,在“引導”上作文章.一是通過廣泛宣傳引進信息,激發群眾的發展熱情;二是政策激勵鄉政府出臺許多扶持政策,引導群眾發展食用菌生產;三是著力培養黨員、干部種植示范戶,以示范戶帶動作為政府引導群眾發展食用菌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解除群眾對發展的顧慮和擔心,先由鄉村兩級干部率先示范,做給農民看,帶著群眾干,形成43家公司有13家是鄉村兩級干部主抓所辦。干部垂范、政策優惠,讓農民感受到政府的熱心,看到種植戶的實惠,宣傳引導使農民自己動心;幫助扶持使農民下定了發展的決心,從而激活了農戶發展食用菌的積極性,很多農戶紛紛嘗試、效仿,全鄉上下掀起了一場發展食用菌生產的熱潮。
培植龍頭公司,健全經紀人隊伍
有拉動作用的龍頭企業,是一項產業能夠成功的必要條件。為了使食用菌這項惠民產業能夠抵御市場風浪,主管部門將主要精力放在組建、培植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龍頭食用菌公司上,政府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竭力扶持,在用地、用電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并依托省、市食用菌研究所、安陽大學等科研院所直接扶持龍頭公司,搞技改和品種開發。在龍頭公司資金最困難的時候,主要領導親自籌措資金注入企業,使龍頭公司深深懂得黨委、政府一直在扶持、關心著企業成長的作法。
一項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也離不開跑市場的經紀人隊伍。鄉黨委、政府著力培養經紀人隊伍,特別針對于經濟意識強的“六種人”,適時組織他們到浙江、河北等食用菌產業發展較為先進的地區參觀學習,并對上海、武漢、廣州等銷售市場進行考查,使他們了解先進的種植模式和市場的需求。樓灣村的盧雙林就是通過外出考查,從種植金針菇發展到成立銷售公司,經過兩年的跑市場,穩步占領了上海、武漢的金針菇市場,年銷售食用菌已達3000多噸,占據全鄉金針菇產量的30%,高峰期的日銷量達到2000多件,形成了產品收購、運輸車量、銷售市場配套成網的銷售公司,年利潤達到了30多萬元。
搞好服務,創造寬松環境
首先,成立了“韓莊鄉食用菌協會”,建立了包括食用菌公司、種植戶和配套公司在內的自治性組織,增加相互間的橫向聯系,以相互團結,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整體,抵御市場風浪和不正當競爭,創造出共同發展的環境。其次,為了食用菌產品能適應市場發展要求,使食用菌產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全鄉范圍內開展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對食用菌種植戶的生產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整治,并印發組織學習《無公害食用菌質量安全要求》、《無公害食用菌技術操作規程》使其掌握無公害食用菌生產技術,保證由原料進廠到生產各道工序、到包裝運輸、嚴格執行標準、提高產品質量,保證了產品無公害要求。其三,多了解、多宣傳。使食用菌公司、種植戶知道黨委、政府把他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重視他們每一步的發展,在迎接好各級領導參觀、檢查、指導工作的同時,使上級了解公司、種植戶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為今后的發展提供幫助。并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不斷地宣傳、報道他們的先進事跡、先進人物,鼓舞他們發展的勢氣和干勁。
總結韓莊鄉近年來食用菌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經驗,一是取決于選準了好項目(金針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二是取決于走出了好的發展模式(公司+農戶,依托市場發展)。三是靈活多樣的扶持帶動方法(政策引導、干部率先)。這項產業起源于市場,發展于市場,真正的把農村、農民引向市場,發展壯大農村經濟。
日前,該縣的食用菌種植公司從上年的19家發展到37家,種植戶由600戶增加到1000多戶,產業配套公司從3家擴大到6家,并成立了一家專業銷售公司,食用菌種植量從1500萬袋增至到2200萬袋,產值從8000萬到突破億元,利潤也已達到1600余萬元,使全鄉人均增收400多元,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成為該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產業。當然韓莊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才僅僅邁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還任重道遠,仍需不遺余力地抓提高,壯大骨干龍頭企業。抓發展,積極引進、興辦新龍頭。抓市場開拓、產品深加工,擴大發展空間。把惠及鄉農的食用菌產業推上新臺階。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