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發揮基層力量 拓寬菇農致富之路
——四川省攀枝花市同德鎮食用菌產業發展側記
本刊記者 吳窮慧
俗話說: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的基層領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肩負著領導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使命,只有把第一線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把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精神振奮起來,把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參與到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來。
位于四川省把關河上游的同德鎮,擁有悠久的歷史,一直是有較大輻射范圍的農副產品集散地。當地現有耕地一萬多畝,人均耕地面積很小。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讓農民走向富裕呢?同德鎮領導經過多方考查、調研,決定依靠發展食用菌產業使土地資源得到更好的規劃,使該鎮走上了一條“用空間換面積、用技術求效益”的食用菌特色發展之路。
他們在塑料大棚內搭建多層營養床,利用谷草、麥草等原材料制成營養土,大量種植巴西菇和茶樹菇,每平方米營養床能產巴西菇1.5千克。由于市場對菇類需求量大,每千克巴西菇可賣到3元左右。自去年以來,同德鎮在道中橋村建成了6個大棚,營養床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產菇2千克計數,一次就能采集鮮菇1000多千克,收入3000多元。據當地產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利用大棚種菇每個月能出菇兩次,一年24次,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致富項目,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可有效緩解了人多耕地少的矛盾。
目前,同德鎮通過招商引資,從福建引進食用菌種植大戶帶動當地農戶發展食用菌生產,在同德鎮道中橋村已有農戶自發修建食用菌設施栽培大棚十余個,純收入可達1.5萬元/畝。發展食用菌生產,變廢為寶,使稻草即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不僅有利于生態的良性循環,同時也減少了環境的污染,并為當地農民創造了新的增收途徑。
同德鎮食用菌發展前景廣闊,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食用菌技術服務人員不足,二是存在青黃不接的情況,食用菌產業要想更好的發展,應著力解決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國家應加大對食用菌技術人員充實調整的力度,為此,同德鎮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予以解決:一是分區域幾個鄉建立一個食用菌農技站;二是按鄉鎮一個鄉鎮設立一個食用菌農技站;三是由各地食用菌部門選派優秀食用菌技術人員下鄉指導。發展食用菌,技術是基礎,只有技術充實了,才能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做一個好的鋪墊。
同德鎮通過食用菌種植,找到了更好更快的致富途徑,這使菇農的種菇積極性更加高漲起來,相信隨著食用菌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食用菌的種植品種不斷增加,食用菌的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相信在基層領導的支持和帶領下,菇農的致富之路也將越走越寬!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