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這里的香菇品質好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三里崗鎮香菇產業調查
三里崗位于鄂北山區,是中南地區最大的香菇集散地。近日,記者慕名來到這個素以“香菇之鄉”聞名的小鎮。去往三里崗的道路兩旁,一排排整齊的菇柵不時映入眼簾。一進鎮,就可以看到許多人騎著摩托,馱著一袋袋香菇向鎮中心駛去。一位鎮干部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去香菇交易市場。
據湖北省相關部門統計,2005年,該省香菇出口創匯8017萬美元,其中三里崗一鎮獨占40%;全省鮮菇產值24億元,三里崗占24%。省領導到此考察后稱贊,三里崗是“全省鄉鎮創匯農業的一面旗幟”。
“三級跳”造就富民產業
三里崗地處大洪山北麓,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鎮,擁有33.8萬畝山場,其中15萬畝是菇耳林。改革開放以來,依托豐富的林木資源,三里崗大力發展香菇產業。由“提籃小賣、以街為市”,到“深購遠銷、市場交易”,再到“加工增值、出口創匯”,三里崗香菇產業成功實現了“三級跳”,成為當地富民、強村、興鎮的特色支柱產業。
“今年我家的香菇成色好,價錢高,能賺不少哩!”該鎮賈家灣村村民唐家壽看著家門前一棚棚長勢正旺的袋料香姑,笑在眉頭,喜在心上。他告訴記者,今年的干香菇每斤能賣25元左右,他家種了8000多筒袋料香姑,每筒差不多獲利10元。在三里崗,像唐家壽這樣依靠香菇富裕起來的農民數不勝數。
三里崗面積不大,卻有一個年交易量1.2萬噸、年交易10億元的全國性香菇交易市場。據當地人說,一年中有8個月,鎮中心的香菇交易市場都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成包成包的香菇周圍站滿買家賣家,成交裝好的車車香菇整裝待發。
三里崗的香菇產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1978年冬,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楊新美到這里前,當地農民還不知道平時用來燒火做飯的林木會成為未來富裕生活的源泉。在楊教授的帶動下,香菇種植技術迅速普及,三里崗逐步形成“村村辦菇場,家家種香菇”的格局。
隨著香菇生產規模的擴大,銷路也日益廣闊。1988年,幾個膽大的商販改變傳統的提籃小賣,用帆布包裝了幾十斤香菇到廣州叫賣,利潤比家鄉高。自此,三里崗香菇開始通過廣州、深圳轉售香港、日本。2000年初,三里崗人一路跟隨香菇來到香港才發現,這里的香菇大部分來自三里崗,而價格則翻了一番。下半年,三里崗鎮政府就辦起了首家自營出口企業,當年創匯800多萬美元。如今,全鎮享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已發展到8家。
獲得自營出口權后,香菇產業繼續升級的又一個問題出現了。三里崗香菇雖然出口量大,但欠缺精加工,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為此,2005年,鎮里5家食用菌加工龍頭企業投資1000多萬元,改造標準廠房,引進先進設備,規范生產工序,三里崗香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邁上了新臺階。
“80%的農戶種香菇,80%的勞動力從事香菇產銷,80%的財政收入源于香菇,香菇產業已成為三里崗乃至整個隨州市經濟的增長點。小香菇成了大產業,為農民賺回了豐厚的利潤。”三里崗鎮黨委書記陳德敏自豪地說。
謀“名分”迎來升級換代
質量是產業壯大的源泉,規模是產業提升的基礎,品牌是產業競爭力的保證。一直以來,三里崗香菇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發展產業規模,積極培育品牌,促進了香菇產業的升級換代。
過去,由于產品質量的限制,三里崗香菇一直作為農產品出口。而如果對香菇加工工藝進行改進,使香菇按工業品的“名分”出口,不但能使其質量更上一層樓,還能獲得更高的出口退稅,達到企業和農戶的進一步雙贏。為達到工業品的相關標準,2000年,三里崗香菇企業購進自動流水工作臺、篩菇機、蒸汽除塵機、復烤機、真空包裝機等設備100多臺(套),同時請專家到村里講課,培訓農民五六萬人次,提高了香菇生產技術。2002年,三里崗干香菇被省有關部門認定為工業品,產品打開了新加坡、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出口價格比原來上升了30%。
然而,要操持工業品的質量認定資格并不容易。2004年7月,由于菇農在種植中存在不規范操作,部分企業的生產工藝也沒有繼續改進,三里崗香菇又恢復了農產品稅字號。2005年起,菇農在生產環節嚴格控制甲醇和硫含量超標,三里崗香菇出口企業也加大投資力度,在產品質量工藝上狠下功夫。當年12月,更新換代后的三里崗干菇制品又恢復了工業品稅字號。質量問題從此也更成為企農關注的重點。
為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效應,從1999年起,三里崗鎮政府先后投資3300余萬元,建設了香菇加工出口工業園。工業園與以往的“香菇街”、“香菇莊”連成一體,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按國際化大市場的動作模式,吸引民間資本進園辦廠,集中優勢企業,并配套先進加工生產線,打造精品名牌。
目前,三里崗鎮已注冊“財牌”、“大洪山”、“三里崗”等11種商標。該鎮香菇已有5個品牌獲原產地標記保護認證,4家公司獲HACCP認證,3個品牌獲ISO9000認證,2個品牌獲美國FDA認證,2006年7月,三里崗香菇打入了高門檻的歐盟市場。
在發展規模、爭創名牌的同時,下一步,三里崗還計劃重點發展香菇精深加工,延伸香菇產業鏈。如著力開發香菇罐頭、香菇切絲等方便化、功能化、專用化系列產品,提升香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適時開發鮮香菇加工出口,并以木耳、板栗、白果、花生等農副產品的加工銷售為輔,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
通過近30年的發展,三里崗香菇產業由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弱而強,逐步整合國內資源,搶占國際市場,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下一步,我們要加大科技投入,扶持消耗資源較少的袋料香菇種植,并開發種植白靈菇、巴西菇等珍稀菇種。同時,重點發展香菇精深加工。”對未來三里崗香菇的發展,隨州市委書記馬清明有著清晰的思路。
迎難上力創美好明天
三里崗香菇由名不見經傳到全國聞名,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多年來,當地各級政府積極進行宏觀調控,規范市場秩序,努力做好服務,為香菇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上世紀90年代初,三里崗香菇市場一度混亂,出現市霸壟斷價格、部門多頭收費等現象,大批客商被嚇跑。當地政府及時組織主管部門召開協調會,聯合下達了減輕香菇市場稅費負擔的文件,并成立香菇營銷辦公室,實行“一票制”收費。
“當時的‘一票制’收費真是大快人心,客商和菇農迅速恢復了對市場的信心。”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三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華雷記憶猶新。
在三里崗香菇走出國門的道路上,政府又一次發揮了關鍵作用。當時,幾家企業都擔心出口香菇有風險,對拓展海外市場畏首畏尾。時任三里崗鎮黨委書記曹永玖鼓勵企業先去香港探路,并承諾“賺了是你們的,賠了是我的。”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三里崗香菇終于打開了國際市場。
此外,該鎮還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硬化公路;制定發展香菇產業的相應優惠政策;成立“農副土特產品運銷管理辦公室”和“出口企業管理辦公室”,無償全程代理通關、商檢、結匯等業務。
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三里崗香菇也面臨著一些新的考驗。
“目前三里崗香菇產業規模大,出口量也大,但在出口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幾家較大的企業各自為戰,互相排擠,降低了三里崗香菇的整體競爭力。”曾都區副區長余林章分析道。
“三年前,政府曾出面協調,希望整合幾家較大的企業,但大家談不攏。現在,為真正做大做強香菇產業,鎮里的企業有了強烈的聯合愿望,并期望由政府牽頭組建一家大型集團公司。樂觀估計,這一整合會很快付諸實踐。”三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呂華雷說。
大規模種植香菇需消耗大量林木。盡管政府倡導菇農“山當田種、樹作糧管”,并鎖定砍伐計劃,鼓勵栽樹,但當下三里崗的林木資源還是不能滿足需求。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菇農買進外地林木的數量正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種植成本也日益增多。
由于香菇出菇的季節性,企業需要在短期內投入大量周轉資金。而貸款數額有限、融資門檻較高等實際情況,使規模有限的三里崗香菇企業在收菇季節大都存在資金缺口。
此外,在精深加工方面,三里崗香菇企業雖已取得一定進步,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如可將香菇制成罐頭、調味品、飲料等即食型食品,從超市直接進入餐桌。
曾都區商務局局長李孔華告訴記者,2006年10月,曾都區成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著重為正在成長中的中小香菇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曾都三友公司最近已獲準設立香菇罐頭生產線,主要生產香菇罐頭、香菇調料等產品。
即將離開三里崗時,記者看到鎮上一戶人家的門楹貼著這樣的對聯:“香飄港澳臺生意珠中取玉,菇行亞非美財源錦上添花”。愿三里崗香菇產業繼續“香”飄四海。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