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湖北省新洲徐古,山多地少,湖北百家貧困鄉鎮之一。
?。保叭涨宄?,徐古農民周盛紅照例在蘑菇大棚里忙碌。這個92級的江大農學系學生,放棄南方工作回鄉務“菇”一年,收入1.7萬元,是徐古人的“美談?!?
?。保梗梗赌戤厴I,小周“南漂”。2003年偶回家鄉,震撼于村里種菇的火荼之勢。
這時的徐古,專業種菇者過萬,12個運輸大戶專車運菇,省內外經銷商坐地收購,5個菌種廠供種,信合、保險公司專業配套。
“這是個成熟的產業?!毙≈芎芸旖ㄆ鸫笈铩?BR> 當初不知蘑菇為何物,后來大批徐古人成了種菇的行家里手。走在田間地頭,與他們攀談,你會發現,紅火的產業鏈背后,有一條“服務鏈”,用菇農的話說,這是一條真金實銀的服務鏈。
(一)
追溯徐古種菇史,周巖村農民徐啟利算是第一人。
談起7年前種菇的起因,徐啟利感喟“冒了好大風險”。
徐古鎮4.2萬農民守著3.6萬畝“薄地”,加上地方偏遠,招商引資不便,生活困頓。
?。保梗梗纺?,鎮干部到福建考察。當地農民種蘑菇,一年兩季,純收入超過萬元,高的可達十幾萬。
同比漳州,徐古種蘑菇有優勢:稻草、塘泥、谷殼等原料來源豐沛,人手隨處可找,再加上種植技術不難。決定引進。
種菇好,只是沒人報名。
正巧,徐啟利正跟著福建師傅學種菇。幾個鎮干部一琢磨,湊出2.5萬元,交給徐啟利:“你做示范,虧了不要你賠”。
徐啟利蓋起4座大棚。一年內,投資全部收回,干部的錢也還上了。
很快,徐啟利那個村,100多個大棚建起來,“蘑菇傘”在徐古四面開花。
種菇人多了,旺季時一個棚子要請20多個工人?,F在,每逢種菇兩季,徐古到處缺人手,繁忙景象透出快活。
(二)
少數人家種菇,然后進城“提籃小賣”,賣得順當。徐古人大規模種菇,銷路就難了。挑著蘑菇,農民來到鎮政府,“干部得想點辦法啊”。
?。常矀€鎮干部揣著緊急印制的蘑菇小廣告,連夜進城,駐扎武昌。白天,兵分幾路撒出去,向一些大專院校、大企業的食堂推銷。深夜,武泰閘批發市場經營時段,他們蹲守推介。
鎮委書記呂文洲記得很清楚,整整一個月,住在武泰閘旁的一個招待所,每鋪每天10來元,清晨才能上床瞇一會。
終于,武泰閘“開閘了”。一個精明的業主免費提供攤位,讓菜販試賣徐古菇,新鮮蘑菇慢慢“烤熱”市場。
盡管價格不便宜,每公斤接近10元,可回頭客不斷涌來。不久,一個雙胞菇專營市場自發形成。
如今,外地7家、本地4家,經銷商上門收購徐古菇,農民常常地頭做生意,連續數年,不再愁銷路。
(三)
徐古鎮現有5個菌種廠,農民都買本地種,“走到今天這一步,有過血淚教訓”。
種菇起步階段,菌種主要外采。1999年9月15日,鎮干部開車到浙江買種。當年碰上“秋老虎”,每天溫度都在30攝氏度以上。
還沒有足夠經驗的徐古人,沿途只知道澆水給菌種降溫?;丶掖蜷_車門,菌種死了大半,損失25萬元,“這全是農民養命的錢,搏命的錢”。
心中好似滾油煎,鎮干部臉上還得顯著平和:“鄉親們別慌,菌種保證很快能到?!?
干部們四處借款,3天后再次上路買種。這次,上下用冰塊封嚴實,菌種成功護送到家,進了菇農大棚。
吃過一塹,徐古鎮下決心自己育種。次年3月,鎮里投資,動建菌種廠,華農60多歲的老專家被聘為育種高參。
?。吩戮褪怯N期。工廠還沒建好,育種室提前設在加工廠總經理陶雙球家里,華農專家也棲身于此,一住半月,保證關鍵時刻專人看護。
?。冈拢N長大,陶雙球家放不下,鎮里租間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安置種子。9月,菌種發育成熟,可向村民發售。
這一年,一些農民土方育種失敗了,菌種廠及時補缺。
農民算帳,買鎮里的,購種1瓶1.5元,比買外地種,成本減少一大半。現在,3成農民掌握專業育種技術,在家育種,還輸出紅安、麻城。
(四)
鮮菇難以長期保存,采摘就要上市。一旦貨源充足,容易跌價。顧及這層憂慮,2001年徐古鎮建起一座加工廠。當年,蘑菇又是大豐收。加工廠按2.4元/公斤收購,農民嫌價格低,一氣拖了40車到武泰閘賣。剛下貨還能賣1元錢左右,20車以后價格降到4角錢一公斤。農民趕緊往回跑,余貨卸到加工廠。
?。玻埃埃材?,盡管農民沒有簽合同,加工廠仍按保護價收購“賣不足價”的蘑菇。
加工廠負責人笑稱:“我們一個是做正常經營,再一個是做政府調控,幫著村民賺錢。”
目前,徐古村民自辦的加工廠也不少。那個蓋全鎮第一個大棚的徐啟利,現在基本不種菇了,集中精力育種、加工。他的加工廠近400平方米,年加工鹽漬菇100多噸,一噸賺200元,遠近鄰里的剩余鮮菇,他都樂意消化。
(五)
鎮委書記呂文洲說,7年間,焊接到“蘑菇服務鏈”上的節點步步延伸。
蘑菇能種能銷,沒錢擴產,農民犯愁。干部上門拜訪農村信用合作社,提出以鎮政府名義擔保,信合發放小額農貸。信合做了調查,答應了。
發放手續簡單但也復雜。信合社主任石東手持一冊專門造好的“大棚表”:一個搭棚申請旁,畫出地點圖,記下修建時間,石東再親赴現場點數。開工一個,圖表上畫圈一筆,貸款馬上下發,農民平均“融資”8千至1萬元。
手中有“糧”,還得有技術,農民心里才不慌。每年7月育種期,鎮里都組織技術培訓,200多人的教室總是擠得走道也要擺凳子。當然沒有空調,電扇呼呼地吹風,農民汗流滿面,聽得入神。
稻草搭的蘑菇大棚易燃。去年,鎮里引進2家保險公司,碰上火災賠付7成。今年3月16日的大火,20多大棚被毀壞,保險公司答應賠付。
呂文洲說,農民種菇,很多問題無法自己解決。每有難點露頭,我們跟進擊破,讓種菇產業鏈首尾成環,滾動前進。
眼下,徐古鎮又有新謀劃。鎮長劉曉明透露,鎮里種蘑菇比較單一,一年就兩季,夏天大棚空置,如果加種一季草菇,一旦成功,產量憑空增加一半。鎮里預計,今年夾雜種植可望有眉目。
還有一樁喜事:合同在手,徐古引進一個大項目,做罐頭,供出口。
代編后———采訪結束前,鎮委書記呂文洲有話要說:農民種菇,我們做了一點服務,省市區黨政機關,還有許多對口扶貧單位,做了更多服務,這條服務鏈一直通到黨中央、國務院?!?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