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九里區處于城鄉結合部,是典型的“城中村”,非城非農,亦城亦農。結合這種實際,我們因地制宜,參照九里區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堅定走以“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為中心的新農村建設與當地實際相結合的特色之路。
一、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和產業升級,實現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
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工業化致富農民。突出發展工業第一方略,增強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能力。堅持以信息化引領工業化的加速和提升,抓住建設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機遇,以骨干企業和優勢產品為龍頭,積極引導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以“建設特色經濟、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環保型節約型產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規模和質量,把城北工業園區和九里山工業園區作為主要載體,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工業項目和企業集中建設,促進工業集聚發展。
彰顯“都市農業”特色,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以工業化的理念經營農業。鼓勵和引導城市資金、民間資金投資開發農業,用產業化的生產方式,把農民組織起來,促進城鄉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以服務城市、改善生態為目標,大力發展旅游農業、休閑農業、綠色農業。重點實施城北高科技現代農業示范園、休閑觀光園、采煤塌陷區復墾治理和“九里湖”濕地公園、故黃河田園風光帶等項目,著力打造區域生態明顯、空間布局合理、服務功能多元、產業發展優化、市場目標明確、經濟效益顯著、特色鮮明的現代都市農業體系。
發展現代服務業,強化城市服務功能建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加快實施旅游帶動戰略,以龜山漢墓為代表,做精兩漢文化,加快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積極發展休閑經濟、假日經濟,重點建設以桃花源休閑農莊、九里山生態運動公園、城北濕地公園為重點的生態旅游度假區,不斷完善食住行游購娛的旅游休閑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激發九里區房地產業蘊藏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優勢。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實現共同富裕。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中心任務,大力激發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深入開展“干部會招商、群眾會創業”活動,加快消除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努力營造“大創業”的濃厚氛圍。充分釋放民營經濟的潛能,增強民營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引導民營企業向協作型、科技型、外向型、規模型轉變,以提高競爭力為重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二、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實現農村向城市的轉變
實施“規劃立區”戰略,提升農村城市化水平。根據徐州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造、西延”的城市發展戰略,把九里區作為一個單獨城市組團,發揮中心城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城市區域規劃中充分考慮到農村居民點的特殊性,全面開展以中心城區為中心的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與功能的配套一步規劃到位,實現人口向城區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農村居住環境差、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加快自然村落整合,規劃新村居。堅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規范引導的原則,以采煤塌陷地搬遷和舊村改造為契機,全面開展自然村落向規劃社區遷建集聚工作,重點建設“一體三翼五組團”的居住區格局,即以區政府所在地九里街道辦事處為居住中心區作為“一體”,以火花、桃園、拾屯三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建立集中居住區為“三翼”,以龐莊、蘇山兩個小聚居區共為“五組團”。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構建新社區。充分利用“近城”的優勢,在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和城市功能配套上,加快規劃的居住社區與市區接軌的步伐,重點實施好農村新五件實事,以城市社區建設理念,強化新社區的教育、文化、市政等公共服務功能,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實現農民生產生活環境與市區全面接軌,讓廣大居民真正享受到城市生活質量和生活內涵。
三、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轉變
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倡導民主文明新風尚。深入推進“強基”工程,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黨員干部執行政策、依法辦事、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深入推進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農民安居樂業,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氛圍。積極推動“和諧家庭”、“和諧社區”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活躍農民業余文化生活。
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新成果。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創新體制機制,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逐步形成城鄉在社會事業、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統籌發展機制。逐步建立城鄉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保障一體化。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支持各種形式就業、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
切實維護農民的權益,落實好各項農村新政策。堅持既要保證農民的眼前利益,更要保護好農民的長遠利益,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研究制定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辦法,規范行為,確保在土地流轉中農民的權益不受損失。探索完善征地配套保障制度,解決好失地農民補償、就業、保障等問題。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