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2月13日,記者從農業部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農業部2007年實施的循環農業促進行動提出,力爭到“十一五”末,新增戶用沼氣1800萬戶,全國沼氣總量達到4000萬戶;發展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4000處;建設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5000個;全國秸稈青貯數量達到2.5億噸,氨化數量達到6000萬噸;建設200個秸稈養畜示范點;建設100個秸稈生物氣化和固化成型示范點;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區化肥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農藥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在北方旱作地區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6000萬畝;全國40%的可利用草原實行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超載過牧天然草原降低到25%以下,治理“三化”草原累計達到16.5億畝,人工種草保留面積達到3億畝,建設草原圍欄7.5億畝;年增殖重要漁業資源品種的苗種數量達到200億尾(粒)以上,建設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100個,漁業水域污染事故調查處理率達到60%以上;重點建設10000個資源良性循環的生態新村,使農戶清潔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張鳳桐告訴記者,循環農業促進行動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把循環經濟理念應用于農業發展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拓展農業發展領域,通過普及應用節約型農業新技術,循環利用農作物秸稈、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糞便,降低生產成本,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有效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將傳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生產方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張鳳桐介紹說,循環農業促進行動實施一年來,農業部制訂了《循環農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印發了《農業部關于加強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發布了《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十大技術》,出臺了《關于推進保護性耕作的意見》,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沼氣建設管理的意見》,制定并完善了《農村沼氣建設資金管理辦法》。先后組織制定了《農業污染防治規劃》,頒布實施了《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全國農村沼氣建設規劃》;配合國家發改委編了 《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針對太湖藍藻事件發生的根源,緊急組織編制了《“三湖萬村”鄉村清潔工程規劃》和《“三湖”畜禽養殖場環境工程規劃》;組織完成了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調查,編制了《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規劃》。同時,農業部重點抓了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農村沼氣建設、生物質能開發、鄉村清潔工程建設、節約型農業技術推廣、農業資源保護、農業污染源普查、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等工作。
張鳳桐表示,為了實現發展循環農業的目標,農業部將從推進生態家園建設、發展生物質產業、推廣環境友好性農業技術、加強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強化科技支撐、積極創辦示范試點區等六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同時,圍繞《節約能源法》和《能源法》的實施,研究推進農業農村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從政策層面構建扶持循環農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重點組織實施好農村沼氣、鄉村清潔工程、測土配方施肥、草原生態建設、旱作節水農業等項目,加強督導,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技術模式;按照《農業部關于做好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的要求,進一步明確主要任務和措施,積極爭取新政策,增加資金投入,不斷擴大農業農村節能減排重點項目的實施規模和范圍;組織實施好全國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盡快摸清農業面源污染底數;篩選集成、發布推介、重點推廣一批成熟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用技術,全面推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的開展。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