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4-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汽車飛馳在郫縣唐昌鎮的小路上,路旁,磚紅色的小別墅、小高層鱗次櫛比,農田里開著金燦燦的油菜花,繼續前行,一大片白色的廠房映入眼簾,你或許會以為這里是工業園區,其實不然,它是唐昌新型現代農業的食用菌生產廠房。
從來沒有蘑菇種植傳統的唐昌鎮戰旗村如何“變”出了這片廠房,再從廠房里變出象征財富的蘑菇?記者昨日深入采訪了鎮黨委、農戶、食用菌生產投資方。
戰旗村:新農村建設引來金鳳凰
戰旗村地處橫山腳下,全村面積2.06平方公里,耕地2163畝,有農戶501戶。2006年戰旗村開始探索新農村建設模式,規劃出了1萬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但紙上藍圖如何轉化為現實的目標,當時誰的心里也沒有底。
轉折點出現在2007年2月,當月,該村被列為郫縣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
戰旗村村主任高德能指著路旁正在修建的小高層告訴記者:“今年10月就能交房,所有農戶都要搬進去,舊房宅基地、院子、機耕道整理后都要進入土地流轉。”全村1500畝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為食用菌的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必要條件,以戰旗村為支點,唐昌鎮現代農業產業開始迅速發展。
記者走進層高4米多的食用菌生產大廠房,廠方負責人李宗堂在轟隆的機器聲中大聲說:“這個廠房還有20天就完工,正式完工后,機器自動拌料、自動裝袋,生產食用菌的培養基通過傳送帶傳出來,工人只需要把小袋統一裝箱。”李宗堂介紹,裝袋的培養基先在滅菌房中殺死細菌,再進入無菌工作室接種,然后就可以進入氣調室培育了。食用菌的包裝更是有講究,使用真空預冷機抽掉多余的水分,半小時后將食用菌中心點降到零度,在低溫下裝箱存儲。最后一道工序,檢測產品的顏色、外形,還要取樣抽檢重金屬含量等多項指標。李宗堂自豪地說:“我們的標準已經同國際接軌。鮮菇我們都是空運到北方市場,其中有40噸要加工成罐頭,銷往全國各地。”
唐昌鎮黨委副書記王錚一介紹,通過基地的帶動,園區對于菌類深加工企業的招商引資進展很順利,已經有3家福建企業有意進入園區。現成的廠房、新鮮的食用菌對深加工企業是最大的誘惑。“加工企業只需要帶資金、帶技術到這里來。對于我們來說,關鍵是他們還帶來了市場。”
農戶:月掙1000元 頂得過去一年
廠房內,戰旗村一組農戶江建芝正同幾個老鄉在埋頭裝袋。江建芝家的農田和院子都交到村上進入土地流轉,她家買了一幢一樓一底的小別墅。她一邊忙碌著,一邊面露微笑地告訴記者:“土地流轉以前,年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村主任高德能在一旁補充說:“現在一個月就差不多1000元了。”高德能介紹,菌廠的工作,戰旗村已有100多人報名參加,第一批十幾人已經開始上崗工作了。
據高德能介紹,農戶可從合作社獲得穩定的“三金”收入:一是獲得土地流轉租金每年每畝保底收入800元,二是高出保底租金部分的50%歸農戶所有,三是農戶可進入農業產業園區成為農業工人,獲得穩定的務工收入。例如在食用菌項目上,農戶除了獲得地租,還可以不將租金取出,而作為食用菌合作社的股份,到年底進行利潤分成。農戶由以前的種田收入為主逐步向務工收入或創業收入為主轉變,實現了農民收入構成多元化。
目標:國內最大標準化食用菌基地
食用菌產業是郫縣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點產業之一。據悉,今年5月“全國第七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展銷會”將在郫縣召開,而食用菌產業園將作為農業產業化的新模式以及中國食用菌協會主導的“小蘑菇新農村”建設活動的重要示范點之一,供全國同行參觀考察。按照建設進度,食用菌產業園4月將投產,一期建設計劃日生產鮮菇60噸,2008年實現產值4000余萬元,吸納農業產業工人600余人,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標準化食用菌生產基地。(田芳)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