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4-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近年來,素有“耐材之鄉”的鞏義市北山口鎮,在保持工業經濟強勁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培育出了百蕈菇業公司等一批“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走出了一條以產業富農、以崗位助農的發展之路。
“多虧村里引進了食用菌種植這項產業,才使我重新看到了希望。如今家里新房蓋了,閨女的喜事也辦了。”說起現在生活的變化,10多年前丈夫離世,鞏義市北山口鎮北山口村60多歲的村民劉刁臉上有種掩飾不住的喜悅。
發展特色農業讓貧困戶致富
缺乏資金技術,信息不靈,起步困難,自我發展能力弱是中低收入農戶發展的羈絆。過去,村里曾對這些貧困戶救助過,但是治標不治本。找出原因后,村兩委干部認為,只有積極支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鼓勵低收入戶自立創業,才能使他們靠發展走上致富之路。
北山口村以耐材著稱,他們積極發揮本村工業企業多,村級經濟底子較厚的優勢,在企業上繳的土地使用費中,抽出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投資130萬元,辦起食用菌生產園區,建設大棚16座,中小棚200個,集中進行示范種植。菇棚免費供低收入農戶使用,每棚還給予800元的補貼,村致富辦公室負責統一購料、裝袋、滅菌、接種,并對菇農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各戶分散管理,收益全部歸農戶所有,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60多歲的劉公心和老伴兒商量著,“在家沒事咱也學學技術”。去年,他們種了兩棚香菇,兩棚白靈菇,4棚雞腿菇,100平方米草菇,一年下來2萬多元的收入盡納囊中,他們的菇棚被鄉親們戲稱為“夫妻棚”,而像這樣“夫妻棚”在北山口村目前已達到6家。
蘑菇成了“搖錢樹”
時下,正是春菇種植的時節,鞏義市北山口鎮百蕈菇業有限公司一派火熱的勞動場面,菇農們正忙著拌料、裝袋、上炕,掀起了種菇熱潮。菇農李寶轉在明白記者的來意后,她便打開了話匣子。她家這幾年一直種菇,頭一年沒經驗,村干部就領著技術人員上門教技術,頭一年收成還不錯,僅雞腿菇收入就有4000多元。這不,眼下這棚白靈菇是從去年9月份開始裝袋,到今年4月份全部出棚,總計純收入可達13000多元。“以前孩子上學還要到處借錢。現在種菇不但改善了生活,還有零花錢,花自己掙得錢,底氣足!”一直站在旁邊的菇農劉愛朱也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2007年,北山口村種有香菇、白靈菇等6個菇種,共投料500噸,產菇350噸,產值達130萬元,帶動130多戶農民走上了富裕路。鞏義北山口鎮黨委書記鐘西軍對北山口村這些年的發展頗感欣慰,他說:“一個好的班子,理出了一個好的思路;一個好的產業,帶動了農民發展致富。”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