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7-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食用菌產業是黑龍江省海林市農業主導產業。近年來,該市通過政策扶持、強化培訓、組建協會、扶強龍頭、全方位服務等措施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動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食用菌栽培品種已有黑木耳、滑子蘑、猴頭蘑、杏鮑菇、姬松茸等10多個品種,全市食用菌發展到3.25億袋(盤),其中黑木耳2億袋、猴頭菇3100萬袋、滑子蘑9200萬盤、其他品種200萬袋,2007年食用菌總產值5億元,純收入2.3億元,拉動農民人均增收1278元。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猴頭菇之鄉”。
工業化理念打造食用菌產業
該市市委、市政府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規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優惠政策。市政府每年安排10萬元資金,對種植大戶新建棚室的給予貸款貼息;對新建連片30個棚室以上的標準化食用菌小區,獎勵投資主體2萬元;鼓勵企業申報綠色、有機食品標識認證,每申報一個綠色食品標識獎勵5000元、1個有機食品標識獎勵1萬元。兩年來,累計投入食用菌產業標準化發展扶持資金50多萬元。
他們在發展中堅持用“工業化理念”推進食用菌產業標準化生產,狠抓了龍頭、基地、品牌三大環節。一是培育龍頭。實施“壯強龍、引外龍、興小龍”戰略,大力發展面向市場的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業,帶動基地建設,做到發展一個龍頭、輻射一個鄉鎮、富裕一方農民。對新建農業龍頭企業形成稅收和鄉村利用本級資源開發、盤活閑置資產新引進企業形成的稅收,按稅源歸屬,市財政所得部分全部獎勵鄉鎮或村,極大調動了鄉村兩級引龍頭的積極性。二是做大基地。實施產業向園區發展戰略,引導農戶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產業園區,通過規范化的園區建設帶動食用菌產業標準化生產,不斷做大做強產業基地。啟動了總投資3000萬元的光榮猴頭菇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規劃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一期總投資360萬元,新建彩鋼瓦標準化菇棚30棟,栽培猴頭菇60萬袋,全部建成后,基地栽培猴頭菇總量可達260萬袋,集育種、生產、加工于一體,是全國最大的猴頭菇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引進北京燕林山莊建成食用菌珍稀品種示范區,主栽姬松茸、杏鮑菇品種,規模達到80萬袋。全市食用菌種植戶發展到4780戶,食用菌專業村達到38個。三是叫響品牌。全市統一實施了食用菌無公害一體化認證。同時,5戶龍頭企業建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8個,申辦食用菌產品綠色食品標識38個,占全市綠色食品標識總數的84%。引導食用菌加工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幫助打造地方名牌產品,“北味”、“威虎山”、“正大山海”、“傻茂”等地方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科技成為助推力
堅持把科技興菌作為一項基礎工作來抓,努力提高菌農的科技素質,解決標準化生產的技術難題。一是開展科技培訓。建立完善了市鄉村三級培訓網絡,市級重點培訓技術員,鄉鎮重點培訓大戶,村級重點培訓農戶,通過逐級分工培訓,迅速普及了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市政府每年投入食用菌培訓的經費達20萬元,培訓菌農3000人次。同時,把食用菌技術培訓納入院縣科技合作共建項目,每年選送50名食用菌技術骨干到省農經職業學院進修,在3個鄉鎮建立了食用菌標準化技術示范實踐基地,為重點鄉鎮培養了4~6名專職或兼職技術人員。通過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全市建立食用菌示范戶70戶,覆蓋70%的行政村,食用菌標準化技術程度達到95%以上。
二是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把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應用作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依托龍頭企業、協會組織和產業大戶,試驗示范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不斷提高該市食用菌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不斷引進、培育、開發食用菌新品種,做到研發一批,生產一批,儲存一批,全市已實現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的轉化,形成了以猴頭蘑、黑木耳、滑子蘑為主,榆黃蘑、香菇、平菇等為輔的多品種發展格局。成功的示范推廣了滑子蘑、猴頭蘑、平菇等品種的周年生產和反季節栽培技術,拓展了鮮品銷售市場。
三是循環利用。隨著食用菌規模的擴大,廢棄菌包造成的環境污染成為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成功試驗出利用廢棄菌包直接施用、免施化肥的新技術。同時,積極發展替代料再生產,建立了3處替代料生產點,試種猴頭蘑1.5萬袋,利用猴頭蘑、滑子蘑、地栽木耳等廢棄菌包生產雞腿菇、雙孢菇2萬袋。目前,全市菌糠利用率達85%以上,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確保了產業可持續發展。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