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8-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近日,筆者在河南省西峽縣采訪時驚奇地發現,作為全縣農民收入支柱的食用菌產業居然在不斷萎縮,這個林大縣竟萬里迢迢從東北大量購買木屑種植香菇。而與此同時,獨具特色的精品農業、觀光農業和循環農業迅猛發展起來,農民收入大幅遞增。變“靠山吃山”為“護山養山”,變“噬林木”為“食秀色”。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的西峽縣,發展綠色產業帶來的不僅僅是高達78%的森林覆蓋率,還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突出“特色+綠色”,催生“精品農業”。以“獨、優、新、綠”為品牌,以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為操作規程,西峽打造了“中國名優特經濟林———獼猴桃之鄉”和“中國名優特經濟林———山茱萸之鄉”等一連串醒目的精品農業名片。由西峽選育的華美1號、華美2號、海沃德等獼猴桃優良品種,先后獲得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全國獼猴桃十大優良品種獎等多個獎項。2007年,西峽縣農業總產值達到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80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4.2%、42%。以“精品農業”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以及農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達到62%、63%和61%。
打造“綠色長廊”,做大“觀光農業”。有著50多家農家賓館的雙龍鎮化山村在旅游旺季平均每家日接待游客可達300多人。日漸興起的觀光農業給西峽農村帶來了全新變化。為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同步,該縣沿鸛河干支流和國道沿線建起40余個獼猴桃、黑李、油桃、金太陽杏等人工種植基地,形成百公里“綠色長廊”。2007年,西峽共接待游客16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730萬元,旅游綜合收入4.2億元。
引導工業“反哺”,拉長“綠色鏈條”。二郎坪鄉栗坪村村民王東花告訴記者,自從宛藥公司在村里建立了山茱萸種植基地后,村里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家里僅有的3畝多糧田,都種上了山茱萸,“現在村里已沒人種糧了,日子反而比以前更紅火了”。按照GAP標準,宛藥公司在西峽北部山區建起20萬畝無公害中藥材種植基地。公司為農民無償提供種子、原輔材料和技術指導,并以保護價收購山茱萸。“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迅速拉長。神菇集團、獼猴桃總公司等40余家“農”字號龍頭企業迅速壯大,數十個涉農產業鏈條已有機銜接。
致力持續發展,打造“循環農業”。“花生殼、玉米芯、豆秧……以往這些幾乎廢棄不用的東西,如今可全是寶貝,搶都搶不到。”丁河鎮奎文村村民龐書安說,去年家里種了2000袋白靈菇,利用白靈菇的廢料袋他又種了雞腿菇,最后經過處理,這些廢料袋又變成了上等的肥料。為達到資源循環利用,該縣聘請北京、新疆等地專家進行科技攻關,突破地域差、溫差、濕差等技術難題,成功引進不用林木作原料的天山白靈菇等草腐菌,“草—菌—沼—果”能源生態模式也在西峽得到快速普及,全縣農村大小沼氣池已累計達到12000多個。從“食”林木到“吃”腐草,從一次“消化”到多重“吸收”,西峽菌業換上了“綠色”和“節能”的標簽。(作者:王鋒,楊文甫,趙洪濤)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