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9-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大城子村是黑龍江省東寧縣東寧鎮的一個普通村屯,村里除擺放的木耳菌袋比較多以外,并無其他獨特之處,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一年來卻蜚聲海內外。為啥?用村支書畢希銘的話說,就是“節會”效應。村里的“黑木耳標準化示范園區”成為去年“黑木耳節”大會現場,大城子村的黑木耳也由此名聲在外。
去年(2007年),大城子村的黑木耳產量為1000萬袋、45萬公斤,人均黑木耳純收入4500元,村民收入的一半來自黑木耳;而今年,全村栽培的黑木耳又創了新高,達到1698萬袋,預計總產量可超過70萬公斤,總收入有望超過3000萬元,人均黑木耳純收入預計可達6000元以上。短短幾年,大城子村已迅速崛起成為東寧縣食用菌生產專業村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村,并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榮譽稱號。
示范區在大城子村的前面,不過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體會到黑木耳規模種植的“視覺沖擊”。放眼望去,一排排菌袋上面,木耳已長出幾厘米長。更讓人驚訝的是,這片占地24公頃、放置了350萬個菌袋的基地只是大城子村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
大城子村共有983戶人家,村民3097人,2003年開始種植黑木耳,因生產食用菌時間較短,菌農種植經驗并不豐富,所以村里學習之風盛行,菌農們紛紛鉆研食用菌種植技術,并嚴格按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操作,加上這個村多年種植經濟作物,具備精細管理經驗,所以大城子村食用菌生產標準化程度較高。
2006年,總投資105萬元、占地25公頃的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在這里正式建成。示范區嚴格按照黑木耳標準化生產要求建設,并從菌種選育、整地擺放、田間管理到采摘晾曬等生產全過程嚴格按照《無公害黑木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操作,菌種良種率達100%,產品優質率達95%以上。
經過幾年探索,示范區規模效益持續攀升,科技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2007年,區內示范戶86戶,生產規模300萬袋,總收入620萬元,戶均純收入5.11萬元;2008年,區內示范戶達102戶,生產規模350萬袋,預計總收入達到780萬元,戶均純收入5.25萬元,特別是去年以來,這個示范園還通過“節會”效應在國內外進一步擴大了影響,與一些國外客戶建立了業務聯系。
3年來,示范區累計實驗推廣“黑豐1號”、“延明1號”等10多個優良品種,推廣普及了“棚室催芽”、“免頸圈制菌”等黑木耳栽培新技術,每年開展田間博覽50余次,示范帶動5000余戶、發展黑木耳2億袋以上,成為促進黑木耳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樣板”。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