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9-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韓國的新村運動專家一直強調:新村運動的核心是新村教育。其最大特色就是農民自己上臺講述成功事例和親身感受、體會,并通過真摯、雙向討論共同取得進步。
韓國1970年代后形成的以農民為主體,媒體和專家深入參與,各個階層充分溝通的發展模式,是韓國轉型成為現代國家的關鍵
14年前,教育部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水山開始跟蹤研究韓國“新村運動”。2006年,因為“新農村建設”的提出,這場原本不為人所知的社會運動,迅速成為人們矚目的熱點。
2006年5月29日,第十屆中韓農業合作委員會在首爾召開。眾多省區紛紛派出考察團,赴韓國考察新村運動,韓國開始為中國
公務員進行“新農村建設”的培訓——在如何實施“新農村建設”的發問中,韓國成為一個鏡鑒。
如今,“新農村建設”行至第二個年頭,農民參與的問題沉甸甸地擺上了決策者的桌面。本報特別針對韓國新村運動中的社會參與、資源整合等問題專訪李水山。
從“官主導”到“民主導”
南方周末:在您的觀察中,韓國農村三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是怎樣開始的?
李水山:1970年代初開始的15年內,韓國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有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城市居民,1980年以后,韓國農民的消費水平也超過了城市居民。現在韓國的農民減少到全國人口的6%左右,新村運動也升華為新國家運動,建立了和諧、誠信、文明的新國家,這是韓國新村運動的最大成就。
編輯:碣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