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10-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近年來,云南省野生菌產業快速發展。近期在玉溪市易門縣舉行的野生食用菌交易會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游客及群眾紛紛前來購買,交易量約700噸,交易額約為2000萬元。對此,專家提出要繼續加快做大云南食用菌產業,解決目前存在的龍頭企業不多、規模偏小、出口商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努力開展食用菌產品精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利用林權制度改革機遇,做好野生菌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
五大障礙掣肘產業發展
云南是全國野生食用菌的重點產區,近年來食用菌產業迅速發展,走勢良好。根據統計,去年全省食用菌產量達128500噸,產值493171萬元,其中餐飲業占30億元,外貿出口8061噸,創匯8566萬美元,排全國野生菌創匯第一位。
云南省食用菌協會副秘書長周遠寬告訴記者:“小蘑菇正在形成大產業,漂洋過海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品種、品系達20多個,出口企業達46家。”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有五大障礙制約了云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首先是野生食用菌資源家底不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知的食用菌種類有938種,云南省將近有800種,占世界食用菌種類的1/3以上。目前云南野生菌出口量最大的品種是牛肝菌和松茸,其它可供出口的品種還包括竹蓀、香菇、木耳等。
周遠寬說,如何將云南省50萬噸理論上的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中的經濟優勢?核心問題就在于如何讓全省食用菌產業能夠科學發展、持續利用。但到現在,野生食用菌資源的基礎性數據還未完全弄清。
其次是龍頭企業不多,規模偏小,帶動作用不強。龍頭企業是連接市場、帶動千家萬戶、完善基地建設的骨干力量,但目前云南省食用菌行業里有規模的龍頭企業不到15家。
第三,出口商品質量不穩定。松茸出口日本因受“餃子事件”的影響,日方對松茸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命令檢查”增加檢查項目,抬高門檻。在這股寒流的影響下,2007年松茸受挫,效益明顯滑坡。
第四,專項扶持資金落實不到位。食用菌是云南省貧困山區的特色產業和創匯農產品,產出與投入反差很大,在技術培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均無資金扶持,全靠企業自己投入。
第五,品牌建設滯后。云南的云煙、云藥都有品牌效益,而食用菌產業卻無叫得響的品牌。昆明餐飲企業“天下一碗”的董事長劉子文說:“因為云南的野生食用菌沒有終端市場和主動權,出口產品也沒有一個標準,而是按照外商需求加工的,沒有正規包裝,一般是10至15公斤大袋大桶裝,附加值低。此外這類產品一直是原料粗加工,多為油炸、清水包裝、干品、鹽漬品,產品粗糙,品質低,失去了野生食用菌獨有的鮮香味,而且市場也無人推廣,只是等客上門,所以20年來發展緩慢。”
亟待提升產業水平業內人士建議,云南省僅餐飲一項每年消費食用菌達5萬噸,全國13億人口,每人平均500克即需65萬噸食用菌,食用菌將長期處于愁產不愁銷的態勢,因此產業附加值的提升勢在必行。
當前應整合公辦、民辦資源,組織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針對企業、菇農最關心、最迫切、最關鍵的野生菌技術難題開展專項研究,按照推廣一項技術,帶動一個品種,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推動科技示范、成果對接、技術培訓、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多種形式,在松茸、干巴菌、牛肝菌人工保育促繁上有新進展。
努力開展食用菌產品精加工,提高附加值。通過技術創新和引進,因地、因品種制宜,推廣即食軟包裝菜肴、菌餡餃子等,從根本上提高食用菌經濟價值,不斷擴大菌類用途,逐步改變產原料、賣原料、旺季爛市、淡季斷檔的局面,讓菇農和經營者從精品中增加實惠。
抓住林權制度改革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做好野生菌根菌的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根據資源與市場狀況,提高食用菌加工業水平,打出云菌品牌,申報產地地理標志,占領市場,擴大影響,建議將易門打造成我國牛肝菌之鄉,使易門成為品菌、休閑、旅游、觀光的勝地,鼓勵易門人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設干片銷售點,辦野生菌餐廳,宣傳易門野生菌文化。
編輯:碣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